医史文献所两位同志赴天津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国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2015/11/26 点击数: 字体:

2015年11月21日至22日,医史文献所研究所吕有强、王贵霞两位同志按照所里安排,赴天津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国医史文献学术年会。此次会议共有来自北京、山东、天津、上海、南京、河南、安徽、甘肃、陕西等地的100余人参加。

会议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刘更生教授主持,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周桂桐教授致开幕词。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欧阳兵教授总结了2015年的学会工作,重点指出,在2015年,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的400种中医古籍校注整理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首批100种古籍已在2015年2月10日正式发布,另有300种也将陆续推出。该项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1982年至1986年两批重点中医古籍整理之后,又一次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古籍整理工作,取得了四项阶段性成果:

一是对未曾整理出版过的400种重要中医药古籍进行了校注整理,涵盖了中医药各门类,跨越唐、宋、金元、明以迄清末。

二是形成了《中医古籍整理规范》等行业标准,填补了中医药古籍整理领域缺乏行业标准规范的空白。

三是有效地稳定了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队伍,培养了研究人才,提升了研究能力,一批中医药古籍保护和研究机构得以强化,中医药文献研究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中医药古籍出版编辑的专业队伍也不断壮大,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全面提升。

四是为中医药学术传承、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提供基础保障。

欧阳会长指出,正在努力推动第二批中医古籍整理项目启动,如能启动,希望能有更多单位参与进来。最后,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的领导致辞,祝贺会议顺利召开。

在大会发言环节,来自天津、北京、上海、南京、山东、安徽、黑龙江、甘肃等地的专家学者分别对地域医史、文字训诂、医著考证、文献与临床研究、中医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发言。并对成立医史文献分会青年委员会事宜进行了讨论,此外,秦玉龙教授还组织召开了《中医各家学说》的编写会。

文献所两位同志全程参加了会议,并积极参加了讨论。通过参会,我们学习了其他单位文献工作的成果,增强了学科联系,了解到外单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认识结交了文献界的前辈和同仁,开拓了视野,达到了预期目标。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