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即将火热进行

作者:风湿骨病科 发布时间:2016/06/18 点击数: 字体: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夏季五行属火,自然界阳气旺盛升发,若夏季养生不当,在冬季“水冰地坼”之时,便会招致疾病发作。常见的“冬病”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阳虚体质或老年人由于阳气匮乏而导致的畏寒、脾胃虚寒类疾病。这些疾病多半是体内阳气虚衰,外邪侵入而发病。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适应症:反复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引起的风湿关节痛。类风湿关节炎出现四肢、手足小关节疼痛、肿胀、变形等。强直性脊柱炎出现腰背疼痛,活动受限。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肿痛。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非创伤性颈腰腿痛、肢体麻木、肩周炎。产后出现恶风畏寒、肢体疼痛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注意事项:贴敷后皮肤有轻微灼热、瘙痒,表面有小疱疹、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知情同意。皮肤无反应,不影响疗效。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和以往贴敷药处易出现大水泡的患者,敷药后有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膏药,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大水泡,严禁抓挠,水泡处可酒精、碘伏搽敷。

贴敷时间:即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3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第一次20150717(初伏)

          第二次20150727

          第三次20150816

贴敷地点:甘肃省中医院风湿病科。咨询电话: 13909406533  0931-2307010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