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跟随老师宋贵杰教授的体会
宋贵杰教授是甘肃省著名的中医骨伤科教授,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生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入选全国第四批和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称号。曾担任甘肃省中医骨伤学会主任委员,《中医正骨》杂志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宋老一生行医40余年,在陇原大地家喻户晓,是甘肃省骨伤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的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作为他的学生,我对宋老既崇敬又感恩,他的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精湛绝伦的正骨手法,独具特色的用药特点,幽默自信的行医风格,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回顾他的一身,是辉煌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更是值得我们晚辈们学习的一生。
1、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
初次见到导师,感觉就像见到家人。他的衣着打扮分明是天水老家的风格。听他早期的同时给我讲,宋老作为天水清水农民的孩子,刚到甘肃时是1名工人,当听到有到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学习的机会后,宋老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并抓住这次机会,克服困难到洛阳深造。在学习期间,宋老刻苦认真,分秒必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平乐正骨学院。后到甘肃省中医院工作期间,利用一切时间实践自己的所学,并在同事中脱颖而出。1991年,我还清楚的记得,宋老领着他的弟子筹建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的情景,他和同事们亲自搬运病床,依靠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为甘肃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也为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从一名农民的孩子,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发展成为甘肃省中医骨伤科的大家,为甘肃省中医骨伤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宋老对学术的严谨精神,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深深值得我们学习。记得几次宋老跟我侃侃而谈他是如何解决消定稿的透皮问题。消定稿最初透皮性差,他为了提高药物的透皮性,选择不同的辅料进行比较,甚至将尿素加到消定稿中希望增加透皮性。他给我讲如何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开展科研工作。在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科研很少受人关注,但他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克服困难,用简陋的科研环境对羊进行骨折愈合的研究,从而为临床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每次听他讲这些,他痴迷的眼神,自豪的表情,幸福的微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是一种付出后得到收获的喜悦心情和成功的陶醉之情。宋老还曾对我讲他如何学习阅片的过程,记得在他们开始进行骨折治疗的时候,放射学主要掌握在西医骨科医生的手里,中医正骨医生对X线片的认识仍然比较局限,宋老为提升自身的能力,弥补不足,他不但通过阅读的方式学习影像学知识,而且经常对疑难复杂病例亲自到兰大二院找冯守成学习,正通过这些不断的学习与努力,才能使他对骨折进行正确的阅片,并通过阅片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图像,并按照损伤的机理,发挥自身正骨手法的优势并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在省内脱颖而出,成为甘肃省同仁称道,百姓认可,患者放心的骨伤科名家。
3、精湛绝伦的正骨手法
跟随宋老上门诊最大的收获是宋老纯熟的正骨理筋手法。在本科期间,我对骨伤科所知甚少,但对骨伤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源于宋老正骨手法的立竿见影。到现在我还记得宋老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正骨情景,他运筹帷幄,十分自信,在仔细阅片后,通过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内翻内旋、端提挤按几个动作,一气呵成。这让我体会到什么叫“手摸心会,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也懂得什么叫“机触于外,巧生于内”。复位后患者疼痛立减,经拍片复查解剖对位。患者对手法后的满意、感激之情,是对宋老最大的肯定;宋老复位时的淡定、自信、娴熟,成为我当时的偶像和奋斗目标,也是我的榜样。无数个这样活生生的例子让我认识到中医正骨手法的博大精深与神奇效果,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我用本科一年的时间,学习完中医骨伤科全部课程和西医骨科书籍近十余本,为我骨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宋老利用大半生的时间,重点对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系统研究并不断总结,最终形成了“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三部三位九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等系列成果,在全省得到广泛推广和运用,为甘肃省骨伤科手法,也为陇中正骨手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独具特色的用药特点
除了精湛的正骨手法,让我体会较深的还有宋老独居特色的用药特点。宋老对于膝关节肿胀或者外伤导致局部皮肤肿胀,甚至溃烂流脓,喜欢用萆薢。记得在治疗舟曲泥石流患者时,他当时开的处方与一般不同。其中很少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反而重用萆薢,当时我问他为何独用萆薢,记得他告诉我萆薢能除湿祛浊,对于感染后组织肿胀,渗出较多,局部溃烂的患者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他还告诉我不仅对于骨与软组织感染,对于关节肿胀的患者,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对我的启发很大,也是为什么我治疗很多关节肿胀的患者喜欢用萆薢的原因。另外宋老对敦煌医学情有独钟,以敦煌医学绢子中《亡名氏脉经第二种》(原件现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为p.3287)所载“摹风膏方”为主方,又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运用现代中药制剂方法研制出“敦煌消定膏”、“敦煌消痹痛贴”“活络洗液”等制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这是宋老在这方面的启发,甘肃省在骨伤科院内制剂的研发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甘肃省中医院骨伤科院内制剂达到25种,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有5种。这些都多少受到宋老的启发,因此宋老在骨伤科药物的发展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5、幽默自信的行医风格
宋老看病轻松愉快,幽默风趣。他与一般医生不同,很少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看病时与患者喜欢开玩笑,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尤其是对于损伤患者,往往通过幽默的交谈,在患者不注意的时候,利用快速有效的简单的手法,很快解决患者的痛苦。记得在跟随他上门诊的时间里,很多患者是满脸痛苦而来,满心欢喜而去。
当然宋老的幽默自信绝不是胡言乱语。他的幽默是将医患沟通作为艺术去追求,他的幽默是通过简单通俗的比喻让患者明白深奥的医学道理,他的幽默是为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能够很好的配合医生,他的幽默是将医疗作为一种有激情的工作,而不是一种生活的工具。他的自信不是自傲,他是源于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源于对疾病深刻的认识,源于对病情全面的了解,源于对治疗手段的充分认可。
6、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
宋老作为天水清水人,生活上要求很低,他几乎从不参加任何饭局与酒局。浆水杂粮面是他最大的爱好。我和李宁都作为宋老的弟子,记得在我们结婚的时候,宋老也是只到现场进行祝贺,并未参加宴席。其他时间即使是学生毕业等活动这些值得祝贺的事,也从不参加。也许正是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才能使他静下心来专心研究专业,从而在甘肃中医骨伤事业上做出了辉煌的贡献。
总之,宋老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值得学习的一生,也是值得敬佩的一生。他的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精湛绝伦的正骨手法,独具特色的用药特点,幽默自信的行医风格,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只是其中的星星点点。他在骨伤科所取得的荣誉,获得的成就都是奇迹,作为同时代的代表人物,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激励我们不断奋进。我们将以他为榜样,不断努力,继承创新,发扬陇中正骨事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