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净土
忽然间,已是人到中年,午夜梦回,仿佛又背着小药箱随着父亲行走在甘南迭部白云的草原上。
周边是藏狗游弋,偶尔有野狼出没,牧草丛中有眼睛闪亮,常常不知是人或是兽。远远看见黑色的藏包或者褐色的木屋,便有藏民骑着马,背着枪,带着狗迎了过来,下马、鞠躬、让行是通常的礼节,虽然语言不通,虽然当地的汉藏之间时有冲突,为了水源为了山林为了庄稼地人们已经战斗了几千年,顽皮的我也曾随着姐姐挎着小筐去偷摘藏民地里的大豆,然后被愤怒的他们追的满山乱窜......
可是面对医生,藏民们永远是恭敬的带着微笑弯着腰。进了藏包或者上了木屋的二层,昏暗里蜷卧着病人,简单的词句和丰富的手势明确诊断,开药方或者扎针灸就完成了治疗。下楼,离开,奔向下一个藏包,身后依然是持久伫立的身影和亮晶晶的眼神,不用回头我也知道,每次都是这样。
寂寥的梦里没有哈达,没有奶茶,也没有手把肉,这都是电视节目里的秀。青翠的草原上没有医闹,没有官司,也没有殴打和杀戮,这都是现代社会的病。只有淡淡的花香和微微的风声在这片净土上回荡。
后记:2015年2月刚刚结束在北京的进修学习回到医院,就被科领导指派负责科室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干活咱不怕,可是“科室文化”这样的板块设计确实让人感到棘手,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八十多岁的父亲依然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已经腿脚不利索的他任然每周6天坚持上门诊。望着父亲蹒跚的背影我常常感到迷惑:父亲坚持的是什么呢?对于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那点微薄的收入还有巨大的诱惑吗?!或许,就是早年间在草原行医的经历;或许,就是他们那个年代医患之间单纯的信任与和谐;或许,父亲的心中一直有一片净土值得他守护和坚持。
父亲是低调的,从不愿多言自己的事。但是他的故事我想告诉我年轻的同行们,虽然风声、雨声、吵闹声、声声入耳;但是家事、国事、行医事、需事事关心。大医精诚,谨守住自己心田的那一片净土——我想,这应该是我们科室文化的核心理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