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球囊,祛顽疾——甘肃省中医院神经外科开展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系列(二)
居住在兰州市庙滩子的马老爷子,今年70岁,精神矍铄,一把圣诞老人似的大胡子,连鬓带腮,雪白雪白,这位颇有仙风道骨的老人,身受三叉神经痛折磨二十余年。二十多年前,老人右侧面颊部突发剧烈疼痛,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老人从此与止痛药物结缘,卡马西平、氨酚待因、曲马多等各种止痛药物老人几乎都服用过,疼痛却如附骨之疽,如影随形,令老人真是“痛不欲生”。老人先后做过“射频”、伽玛刀,但一段时间后,疼痛还是不请自来。今年春节前,老人的女儿探望在甘肃省中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叔叔时,邻床一位来自酒泉的阿姨引起她的注意。原来这位来自酒泉的阿姨也是三叉神经痛患者,慕名前来中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老人的女儿注意到该患者术后第二天,不但疼痛消失,且进食、生活如常,笑语晏晏。仔细询问这位患者阿姨,方知道是一种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手术。故节后(2021年2月24日星期三)即带老父亲住院手术。甘肃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杨有文副主任医师接诊后,仔细阅读患者病历资料、查体,结合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考虑右侧三叉神经痛(上颌支),适合手术治疗。入院第三天(2月26日星期五),老爷子接受了微创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麻醉清醒后,疼痛消失。术后4小时,患者饮食、生活正常。
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是所有的疼痛中最为剧烈的一种,连普通的洗脸、刷牙、吃饭都会引起剧烈疼痛,甚至微风拂面也会带来刺激疼痛。为避免发作,患者常常不敢吃饭、洗脸,面容憔悴、情绪抑郁,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甘肃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杨有文副主任医师介绍,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病变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及感觉神经根内,也可能与血管压迫、牵拉及营养代谢障碍有关。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为某一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由小脑脑桥角及其邻近部位肿瘤、炎症、外伤及三叉神经分支部位的病变所引起。
WHO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三叉神经痛正趋向年轻化,人群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社交,也增加了医疗支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微血管减压手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非主流的治疗方法也在应用,再加上不同地区医疗技术水平之间的差异,许多患者至今不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
杨有文副主任医师介绍,“微球囊压迫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手术是从口角外侧用一个钝头的针进行穿刺,在x线透视下针尖到卵圆孔,然后送球囊到三叉神经半月节,造影剂充盈球囊进行压迫,达到解除面部顽固性疼痛的治疗目的。因在全麻下进行,患者全程无痛。整个创口仅1个针眼大小,住院时间短,一般手术后2-3天可出院。
接受“微球囊压迫术”后,几乎100%患者当天就不再感觉疼痛,且不易复发。“该项微创手术的开展,无疑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带来福音,轻松解除疼痛,让患者不再在痛苦煎熬中苦度时光。” 杨有文副主任医师表示。
杨有文副主任医师手术中
专家介绍:
甘肃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杨有文 副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星期三全天
手机:18993393511
专业特长:各类颅脑损伤、神经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高的造诣。擅长微创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肿瘤切除。计算机模拟成形及3D打印技术、PEEK(聚咪咪酮)材料的应用,在颅骨成形、修补有独到之处。2018年4月引进经皮C型臂引导下卵圆孔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填补了甘肃省空白,至今已实施该手术100余例,疗效良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