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病介入科在我院率先开展大动脉覆膜支架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丹 发布时间:2018/03/09 点击数: 字体:

    近日,外周血管病介入科应用大动脉覆膜支架技术成功治疗一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患者马某,以右下肢疼痛入住我院,入院前查下肢彩超:腹主动脉瘤(右侧髂总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入院后行主动脉造影检查发现:病人右侧髂总动脉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左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瘤体最大直径接近6cm(见图1),随时有破裂的风险,而动脉瘤一旦破裂,病人死亡率极高。

                      

                                                                       图 1   

    因此腹主动脉瘤一旦确诊后,即应采取手术治疗。以往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方法为:由腹部中央切开30cm切口入腹。切开瘤体、用人造血管植入代替病变血管,重建腹主动脉的连续性。因病人年龄偏大,身体状态较差,恐怕无法耐受常规开腹血管置换手术。针对于该患者的特殊性,外周血管病介入科杜自忠团队认真组织讨论、分析,经过仔细阅读患者CTA资料,精确测量,多次讨论制定手术方案。最终决定应用大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这项手术是血管内手术的一种,用血管内支架来治疗腹主动脉瘤,相对于传统手术而言有许多的好处。首先选择开刀伤口为两侧大腿的股总动脉局部切开,伤口面小,而不是需要实行30公分的开腹伤口,当然手术之后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短期内就可以出院。其次,手术失血量、手术感染并发症以及手术相关死亡率也都明显下降。使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病人的血流力学改变不大,手术技术操作可靠、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同时由于整个手术的进行都在腔内完成,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影响也减到最低,所以手术的危险也降低到开腹手术的三分之一。

但是,病人的瘤体巨大,双侧髂动脉起始部的动脉瘤形成,瘤体成角大。手术的难度也比较大,外周血管病介入科杜自忠团队在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在局部麻醉下对病人实施了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支架修复手术。手术历时将近3个小时。成功隔绝了巨大的腹主动脉瘤。术中术后病人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尚可,术后予鼻导管吸氧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第二天进食良好,术后一周复查CTA显示支架形态良好,完全隔绝了动脉瘤没有任何内漏发生(图2)。术后一周患者可下地自由活动,双侧血管入路切口均长约3cm,穿刺部位愈合良好, 1周后拆线,患者无任何明显不适,手术取得了成功,目前已康复出院。

                   

                                                         图 2

外周血管病介入科成功应用大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使我院腹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标志着我院外周血管科在微创治疗腹主动脉等大血管疾病方面已跻身于国内先进水平。

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是农合的50种重大疾病或50N疾病,治疗这些疾病才能彰显三甲医院的实力。血管腔内治疗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已经成为外周血管病介入科的常规手术,我院在此领域一直停滞不前,杜自忠团队在李盛华院长、邱连利分管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医务处、收费科、设备处和招标科的有利帮助下,成功应用大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使我院在急救急危重病人方面多了一项治疗手段,解决了既往该类疾病在我院无法行腔内治疗的难题。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