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炮制品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5/08/24 点击数: 字体:

   

【处方应付】处方写大黄、生大黄、蜀大黄、西大黄付大黄;写熟大黄、酒军付熟大黄;写酒大黄、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均随方付给。

【药材来源】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a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

【炮制方法】

  1大黄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筛去碎屑。

2酒大黄  取净大黄片,加定量黄酒拌匀,润透,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每100㎏大黄片,用黄酒10㎏。

3熟大黄  取净大黄块,加定量黄酒拌匀,隔水炖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干燥。每100㎏大黄块,用黄酒3050㎏。

4大黄炭  取净大黄片,用武火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部为焦褐色时,喷洒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5醋大黄  取净大黄片,加定量米醋拌匀,润透,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每100㎏大黄块,用米醋15㎏。

【炮制作用与临床应用】

1大黄  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生品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用于实热便秘,高热,谵语,发狂,吐血,衄血,湿热黄疸,跌打瘀肿,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外治痈肿疗毒,烫伤。治热结便秘,潮热谵语的大承气汤(《伤寒论》);治结胸热实,心下痛的大陷胸汤(《伤寒论》);治疮痈肿毒,或烧伤的金黄散(《外科精义》)。

2酒大黄  经酒炙后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跌打损伤,血有所瘀,闭而不行,以及目赤咽肿,齿龈肿痛。治蓄血,瘀热在里抵当汤(《伤寒论》);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的大黄汤(《圣济总录》)。

3熟大黄  经长时间酒炖或蒸后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活血祛瘀之功增强。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停,癥瘕癖积。治瘀血停滞,胸胁,疼痛的鸡鸣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淤血内停,腹部肿块,月经停闭的大黄蟅虫丸《金匮要略》。

4大黄炭  经炒炭后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用于血热有瘀出血治热邪伤络,血不循经,呕血,咯血等,配伍茜草炭等,如《十药神书》十灰散。

5醋大黄  经醋炙后泻下作用稍微,以消积化瘀为主。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停,癥瘕癖积。治饮食过多,痞闷疼痛的三棱煎丸(《卫生宝鉴》);治妇人淤血积聚,癥瘕的大红花丸(《宣明论方》)。

【历代论述】

《汤液本草》大黄须煨,恐寒则损胃气;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


 

《本草蒙荃》:“欲使上行须资酒制,酒浸达巅顶上,酒洗至胃脘中,如欲下行,务分缓速,欲速生使、投滚汤一泡便吞,欲缓熟宜,同诸药久煎方服。入剂多寡,看人虚实。”

《本草纲目》:“大黄苦峻下走,用之于下必生用。若邪气在上,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上致高之分,驱热而下,如物在高巅,必射以取之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凡气味俱浓之药,皆忌久煎,而大黄尤甚,且其质经水泡即软,煎一两沸药力皆出,与他药同煎宜后入,若单用之开水浸服即可,若轧作散服之,一钱之力可抵煎汤者四钱。”

《本草述钩元》:化脾积血块,多用醋熬成膏。其酒浸煨熟者,寒因热用也。非借酒力,浸蒸熟或酒蒸微熟可也。

【用法用量】煎服,330g。外用适量。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使用注意】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现代研究】大黄主含蒽醌类衍生物,二蒽酮衍生物及鞣质等。结合型蒽醌衍生物及番泻苷为主要泻下成分,而鞣质为收敛成分。大黄经炮制总蒽醌变化较少,结合蒽醌下降幅度大,而游离蒽醌下降幅度小,可能是加热过程中结合蒽醌转化为游离蒽醌,总蒽醌含量变化甚微,游离蒽醌也降低或微增,但长时间高温也可造成大幅度蒽醌类降低

酒炒大黄泻下效力比生品降低30%,熟大黄(酒炖)、清宁片降低95%,大黄炭无泻下作用。熟大黄可加强胆汁排泄,促进胆囊收缩,有消炎利胆作用。炮制对大黄解热作用无明显影响。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大黄生品、制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菌种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不同炮制品抑菌活性各有特点,酒炒与酒炖大黄保持了与生品相近的抑菌效力,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抑制作用较好,为历代论述熟大黄等制品治疗肠伤寒、痢疾等细菌感染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他炮制品如醋炒大黄、石灰炒大黄及大黄炭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但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保持较好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外用石灰大黄、大黄炭治疗烧伤、烫伤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内服,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出血和出血灶的发生均有良好的止血和预防作用。生大黄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验证中显示止血速度快、作用好的优点,在止血天数上明显优于熟大黄(酒炖),但熟大黄胃肠道副作用小,较生大黄更受患者欢迎。

生大黄水煎液仅对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低切、中切、血沉、RBC聚集)有一定作用,白酒炙后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作用,作用比生品显著增强,故认为酒制可增强大黄的活血作用。

炮制能降低大黄的毒副作用,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而熟大黄在应用中,则无上述消化道不适反应,说明适宜的炮制程度可消除这一副作用。

急性与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熟大黄和大黄炭的毒性显著减弱。炮制可减弱生大黄抑制胃酸分泌和消化酶活性的作用,熟大黄、大黄炭达到了消除和缓和“苦寒败胃”的副作用。炮制能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对不需要攻下的大黄适应症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婴幼儿、孕妇及长期服药者,既可排除其肠内积滞,又可降低其“伤阴血”的副作用。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