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老年骨质疏松

发布时间:2017/04/11 点击数: 字体: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常见病,老年人骨骼为什么会越来越疏松?人体的骨骼大厦主要由钙、有机物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组成,成骨细胞在建设,而破骨细胞在破坏,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女性绝经后),钙吸收减少、骨质流失加快,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骨骼变得疏松,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易患骨质疏松的人群

年龄50-60岁以上,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3-5倍,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或行卵巢切除术的妇

女(雌激素缺乏)。其他人群:缺乏适当的户外运动及日晒;烟酒过量或咖啡因过量者;有慢性肝病、肾病、甲亢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及抗癫痫药者;饮食结构不合理,偏食者。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行走或身体移动时腰背部疼痛;驼背;身高变矮;骨折:主要发生在脊柱、髋部、腕部。

  骨质疏松的诊断

血钙不等于骨钙(血钙吸收入骨后才能使骨量增加);骨密度检查:正常为100%,减少1%-12%属于基本正常,骨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可诊断为骨质疏松;骨X片检查:当骨量减少30-40%时,才能在X光片看出;超声骨骼测定是目前唯一无创、无辐射,同时能对骨量、骨结构及骨强度全面检测的方法。

  骨质疏松的预防

坚持运动、注重营养:交谊舞、游泳、步行是最适合骨质疏松者的有益运动;多晒太阳、

不吸烟,烟会促进骨破坏,抑制骨形成;不饮酒,酒精可能影响成骨细胞的作用;不饮用大量咖啡、浓茶、碳酸饮料,可能会促进骨破坏;清淡饮食,多吃含钙、磷高的食物,尤其是牛奶、豆制品、绿色蔬菜、鸡蛋、鱼等。

  常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

足量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能预防骨量丢失和减少骨折的发生,我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每日钙

摄入推荐量成人为800mg(元素钙),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为1000mg,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的钙约为400mg,故每日应补钙500600mg。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钙剂主要有:无机钙:如氯化钙、碳酸钙,其含钙量高,作用快,但对胃肠道刺激大;有机钙: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含钙量低,但吸收好。钙剂的补充宜少量多次服用,饭后半小时或晚上睡前服用较餐前更好。补钙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维生素D为脂溶性,需要借助脂肪吸收,因而饭后服用。此外,抗骨质疏松药物还包括二磷酸盐,如阿仑膦酸钠、依替膦酸钠;降钙素;激素及其他药物。补钙制剂品种繁多,价格各异,应注意其安全性,正确选择适用于自己的品种和剂量。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