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益生菌有哪些?与益生元、合生元有何区别?

发布时间:2024/06/06 点击数: 字体:

临床常用益生菌有哪些?与益生元、合生元有何区别?

原创 豆金彦 丁香园消化时间 2024-02-19 20:28 浙江

01人体肠稳态-微生态-肠菌
胃和小肠因腔内的酸、胆汁及胰液等可杀灭多数微生物,仅定值少量细菌,而人类肠道中含有菌属 800 种以上,菌株多达 7000 多种,数目达 100 万亿个,总重量为 1~1.5 kg。

从婴儿期开始,肠道菌群多样性逐渐增加,直至老年菌群多样性减少。个体的肠道菌群保持着稳定性,同时,每个个体都有一个独特的微生物模式,个体间存在着特征性的变异,正如机体的指纹一样。

人类肠道菌群中,厌氧菌占主导地位,其数量为需氧菌的 100~1000 倍。成人的优势肠菌中,兼性厌氧菌包括乳酸杆菌、肠球菌、链球菌和肠杆菌,专性厌氧菌包括杆菌、真杆菌、双歧杆菌、梭杆菌、消化链球菌和阿托波菌属等。

02肠道微生态的生理作用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机体最庞大和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其对宿主的健康与营养起着重要作用,是激活和维持肠道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
肠道正常微生物与黏膜结合形成的机械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可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并有效阻止有害物质的入侵。肠道同时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黏膜中聚集着丰富的淋巴组织,肠菌与其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在诱导肠道免疫耐受与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与宿主互利共生,它可帮助机体吸收膳食中的营养物质,有

利于胃肠上皮细胞的更新和发挥屏障功能。

厌氧菌可发酵难消化的膳食纤维并产生短链脂肪酸,包括丁酸、丙酸和乙酸。丁酸为肠道上皮组织细胞的再生与修复起重要的供能作用,而乙酸和丙酸则可调节宿主脂代谢;肠道菌群在维生素的合成及钙、镁、铁等重要物质的吸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03肠道微生态异常与消化系统疾病
生理状态下,肠菌保持相对稳定,但该平衡状态可因抗菌药物的应用、饮食干预、感染、外科手术、肿瘤、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而被打破,表现为细菌构成种类、数量、比例、共生部位和代谢特征等发生改变。

目前研究表明:菌群改变与大肠肿瘤、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症(IBS,甚至某些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
研究发现,解没食子酸链球菌、粪肠球菌、产 colibactin 的大肠埃希菌、产肠毒素的脆弱拟杆菌、具核梭杆菌,以及口炎消化链球菌等与大肠癌相关;炎症性肠病患者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减少,而放线菌、拟杆菌及变形菌等增加,菌群多样性减少;高脂饮食和肠内脂肪酸可改变宿主胆汁酸成分,从而影响肠菌的生存环境,导致肠稳态失衡和影响免疫平衡,同时,肠菌直接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诱发脂肪性肝病和其他代谢综合症的发生发展。

04微生态制剂介绍
目前国内外较为一致的意见是把微生态调节剂分成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部分。

1)益生菌是具有活存能力,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制剂。
目前各国益生菌制剂的种类非常多,益生菌所采用的菌种主要来源于宿主正常菌群中的生理性优势细菌、非常驻的共生菌和生理性真菌三大类。
生理性细菌多为产乳酸性细菌;非常驻的共生菌在宿主体内的占位密度低,是具有一定免疫原性的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如芽胞菌属、梭菌属等;生理性真菌包括益生酵母。
我国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主要有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芽胞杆菌属、梭菌属(主要为丁酸梭菌,也称酪酸梭菌)、酵母菌属(主要是布拉酵母菌)。

2)益生元是指既能选择性刺激宿主肠道内一种或几种有益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又不能被宿主消化和吸收的物质。
益生元主要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水苏糖等数百种低聚糖类,以及抗性淀粉。

3)合生元是指益生菌与益生元制成的复合制剂。

05国内常用益生菌制剂
目前国内使用的益生菌有 20 余种,主要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布拉酵母菌、肠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尽管使用的细菌种类与国外相同,但是菌株绝大多数与国外不同。

. 国内常用益生菌制剂

图片26 图片26

注意事项:
• 益生菌为活的微生物,适宜于冷藏保存;
• 宜用冷、温开水送服;
• 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若需同时应用抗菌药物,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间隔 2~3 h 以上;
• 布拉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胞杆菌制剂对抗生素不敏感,可以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终审:药学部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