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患者如何治疗?除了开塞露还有这 6 类药!

发布时间:2024/06/06 点击数: 字体:

便秘患者如何治疗?除了开塞露还有这 6 类药!

原创  豆金彦  丁香园消化时间 2024-04-03 20:28 浙江

01中国成人慢性便秘的现状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近年来慢性便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02便秘的表现及原因 
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费时、费力、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 3 次;
大便性状改变:干硬;
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便意减少或缺乏便意等。
便秘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图片31 图片31

03便秘的生活调理方式
1)规律、定时、足量进餐: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豆类、谷类、菠菜、芹菜等,每日摄入足量水,成人饮水量达 1.5~2 L/日;减少浓茶、咖啡的摄入量。
2)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晨起或餐后结肠蠕动活跃,建议在晨起或餐后 2 小时内尝试排便。
3)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超过 10 分钟,排便时不要做读书、看报等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应尽量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4)不要忽视便意:有便意时应及时排便,排便时不可用力过大。
5)增加体力活动,适当锻炼腹肌,活动肠道:选择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太极、八段锦等;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腹部,早晚各 1 次,每次 10 分钟;经常做胸膝位提肛运动有助于强化盆底肌的功能等。
6)避免过度紧张、减少焦虑,规律作息:压力过大,长期处在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中,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糟糕的作息时间会让体内的激素、代谢紊乱,都会导致便秘发生。早睡早起,放松心情,远离便秘!

03药物治疗
1)渗透性泻药
渗透性泻药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状态,在肠道内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还可促进电解质的分泌,从而降低粪便硬度、刺激肠道蠕动,发挥缓解便秘作用。
临床定位:
主要用于轻、中度慢性或习惯性便秘患者,为老年患者的首选通便药物,也是孕产妇和儿童患者的一线用药。此类药物安全性好,适用于长期治疗,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者也可使用。
高渗泻盐(硫酸镁、硫酸钠)在肠道难以吸收,形成高渗状态;镁盐还可引起十二指肠分泌胆囊收缩素,从而刺激肠液分泌和肠蠕动。多数高渗泻盐起效快、导泻作用强烈,可短期使用;月经期妇女和老年患者慎用;心、肾功能不良者可能导致电解质和容量超负荷,需慎用。
代表药物:
聚乙二醇、乳果糖、山梨醇等。

1. 临床常用渗透性泻药

图片32 图片32

2)容积性泻药(膨胀性泻药)
该类药物含有能吸收大量水分的纤维素,可通过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使粪便变得松软、易于排出,从而起到通便作用。
临床定位:
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多糖或纤维素衍生物,主要靠吸收水分和增加粪便体积来发挥轻泻作用。这些轻泻药可有效增加排便频率和软化粪便,且不良反应很小,因而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增加膳食纤维相结合。
临床起效缓慢,安全性好,可作为轻、中度便秘患者的一线治疗,为老年患者的首选通便药物,也可作为肠道正常动力、无合并症的孕产妇的备用预防性用药,还可用于糖尿病患者。
如果为明确的慢传输型便秘,应避免使用膨胀性轻泻药,因为可能会加重便秘。
代表药物:
羧甲纤维素钠、聚卡波非钙、小麦纤维素等。

2. 临床常用容积性泻药

图片33 图片33

3)润滑剂和粪便软化剂
该类药物口服或灌肠后,可润滑或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
临床定位:
仅用于排便障碍型便秘和粪便干结、嵌塞患者的临时性使用,并与口服缓泻剂联合应用。特别适合于年老体弱及伴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排便费力的患者。
代表药物:
甘油、多库酯钠、开塞露等。

3. 临床常用润滑剂和粪便软化剂

图片34 图片34

4)刺激性泻药
通过刺激肠黏膜中的感觉神经末梢,改变肠道黏膜对电解质的转运,增强肠道蠕动和肠黏膜的分泌,从而促进粪便排出。
临床定位:
起效快,应短期、间断性按需使用或补救治疗,尤其适用于经验性缓泻剂治疗无效的急性、慢性便秘及难治性便秘患者;对粪便嵌塞的患者,可在清洁灌肠后使用。
代表药物:
二苯基甲烷类如比沙可啶、匹可硫酸钠、酚酞类;蒽醌类如鼠李皮、芦荟、番泻叶、大黄等;蓖麻油等。
短期按需服用比沙可啶安全有效,因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酚酞可能有致癌作用,该药已被撤出市场。目前对长期使用蒽醌类泻剂能导致肠道结构性或者功能性的不良反应尚有争议。

4. 临床常用刺激性泻药

图片35 图片35

5)促胃肠动力药
主要作用于肠神经末梢的 5-HT4 受体,通过兴奋 5-HT4 受体释放乙酰胆碱,刺激平滑肌收缩和蠕动,加速结肠运动,对慢性便秘患者症状的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
临床定位:
对于慢传输型便秘、便秘型 IBS,尤其是难治性便秘或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患者,若前述缓泻药治疗无效,可考虑加服促胃肠动力药。当服用 4 周仍无效时,需重新评估病情考虑是否继续使用。
代表药物:
西沙必利、伊托必利、莫沙必利、普芦卡必利等。

5. 临床常用促胃肠动力药

图片36 图片36

6)促肠道分泌药物
促分泌剂利那洛肽是鸟苷酸环化酶 C(GC-C)激动剂,人体吸收极少,可刺激肠液分泌,加快肠道蠕动,增加排粪频率,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芦比前列酮可激活肠道上皮 2 型氯离子通道,促进肠液分泌,也具有缓解便秘的作用。
临床定位:
利那洛肽主要用于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和慢性顽固性便秘。美国 FDA 已批准以 145 ug/d 的利那洛肽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对大剂量的耐受性,也可使用 72 ug/d 的剂量。然而,利那洛肽在慢性便秘治疗中的作用及其长期风险和益处仍有待确定。
芦比前列酮在慢性便秘治疗中的作用还有待确定,其长期安全性也还未得到确定。

6. 临床常用促肠道分泌药物

图片37 图片37

7)微生态制剂
菌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存于人体的肠道内,在维持个人身体健康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便秘的发生与肠道内菌群失调存在重要联系,便秘发生时,优势菌群如双歧杆菌、拟杆菌明显减少,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杆菌、真菌等数量明显增加。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可以调节肠道蠕动和肠动力恢复,例如双歧杆菌可促进肠道动力;肠道细菌主要代谢产物包括短链脂肪酸和神经递质,刺激肠上皮细胞分泌 5-HT 等物质,刺激肠神经系统影响肠道蠕动速度,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代表药物:
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酪酸梭菌、乳杆菌等。

 


终审:药学部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