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承办2022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与创新发展培训班暨省级重点人才项目第二期培训班

文章来源:药学部 作者:张中华 发布时间:2022/09/08 点击数: 字体:

9月4日,甘肃省中医院承办了2022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与创新发展培训班”暨省级重点人才项目“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保护中心与人才培养基地”第二期培训班。

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胜,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甘肃省中医院党委书记郭峰、院长张志明、副院长赵永强,江苏省中医院药学部主任束雅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杜茂波,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秦路平,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炮制制剂科首席专家、甘肃省第二届“陇原工匠”杨锡仓,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宋平顺等领导和专家受邀出席开班仪式。开幕式由郭峰主持。

王胜在线上讲话中指出,中药是临床辨证施治、预防保健必需的物质基础和有效载体。中药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关乎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针对各级医疗机构举办此类培训班,对促进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加强中药药事管理,提升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中医临床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胜讲话


刘伯荣在线上讲话中指出,中药特色技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独特的药学技术资源,发展中药特色技术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药特色技术优势,吸收现代技术,促进中药特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一是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及理念的传承,二是要重视中药传承价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要充分发挥名老中药专家的引领作用。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讲话

郭峰在主持开幕式时指出,本次培训班针对中药质量评价、中药炮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开展专题授课,对传承中药特色技术,开拓中药创新研究思路,培养基层中药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甘肃省中医院党委书记郭峰主持开幕式

张志明在致辞时代表医院对各位领导和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的授课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传承创新是中药发展的明晰道路,要充分借鉴现代医学和科技手段,对传统丸散膏丹等特色技术进行改良,使其更符合现代临床需求,保障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本次培训班的举办将有助于提升药学人员药物研发能力,促进传统中药特色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甘肃省中医院院长张志明致辞

赵永强详细介绍了中药特色技术人才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项目实施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江苏省中医院束雅春主任药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杜茂波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秦路平教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杨锡仓主任药师,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宋平顺主任药师,甘肃省中医院田旭东、罗向霞主任医师,甘肃省中医院李喜香主任药师8名专家,围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与创新发展,分别就新时代下的药学创新服务、《伤寒论》药物剂量探讨、中药抗骨质疏松的创新研究与防治策略、京帮中医药学术在甘肃的传承概况、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标准完善及探索性研究、中成药在功能性胃肠病的辩证应用和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讲座。

兰大二院总药剂师焦海胜主任药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马新换正高级工程师、甘肃省中医院人事处处长刘效栓主任药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贾 忠主任药师、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杜 兴主任药师、甘肃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葛 斌主任药师、兰大一院药剂科主任魏玉辉主任药师、甘肃省中医院药学部党支部书记王红丽主任中药师8位主持人结合各自工作实践做了精彩的点评与感悟分享,并针对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思路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内容详实、方法新颖、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参会者深受启发与鼓舞,收获颇丰。

本次培训旨在传承中药特色技术精华,探索创新中药现代发展模式,提升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传统中药饮片鉴别、中药加工炮制、中药制剂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技能水平,促进省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保护和人才培养。培训班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主要有人才项目传承学员200人、医院药学专业技术人员160人及各级医疗机构中药从业人员等5万余人在线观看视频直播,直播点击量达57.35万人次,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

分享到:
[打印文章]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