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继续教育>详细内容

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针灸康复实用技术培训班”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4/08/13 点击数: 字体:

2014725,由甘肃省针灸学会主办、张掖市中医院承办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针灸康复实用技术培训班”在张掖市成功举办。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会长侯志民、甘肃省针灸学会会长李强、甘肃省中医院院长李盛华、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崔庆荣、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刘炜宏、张掖市政协副主席柳延福、甘肃省中医学校校长姜德民、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宁、张掖市中医院院长陈强及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孙其斌、张洪涛、魏清琳等以及来自我省、市、州的一百多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邱连利副会长主持。

李强会长在开班典礼上总结了甘肃省针灸学会2013年的各项工作,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活力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取得的新进展,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及努力方向。

授课专家代表刘炜宏代表中国针灸学会发表了讲话。她指出,目前在整个医疗领域中,中医针灸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是现代医学的强大挑战,针灸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针灸的作用机制也是讲得清楚的,容易统一规范,是有广阔的前景的。但我们也看到,相对于整个体系来讲针灸只占了10%,我们应该努力提高针灸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份额。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崔庆荣代表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甘肃是中国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国家示范区。近年来我省针灸学会和广大的针灸工作者,更是立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突出甘肃针灸特色,深入挖掘整理研究我省历代针灸名家学术成就,初步形成了陇派针灸学术流派。甘肃省针灸学会在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科学作为,全省针灸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省科协和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监督管理与指导下,针灸学会的自身建设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针灸具有群众基础深厚、治疗病种广泛、费用低廉等特点,他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和年会,我们不仅坚定地继承针灸经典学术思想,而且更加致力于针灸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攻关针灸适应特殊病种,大力提升针灸学术事业的发展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种种原因,针灸科研是我们薄弱的环节,针灸在甘肃缺乏大医,缺乏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要努力构建大针灸的概念,针灸应该面向世界、面向所有医疗机构、面向医院各个科室,在突发事件、急诊科、ICU都应该介入针灸,针灸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培训班特邀的专家、研究员还有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杂志原主编、《世界针灸杂志》社社长刘炜宏;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著名骨科专家、博士生导师、甘肃省中医院院长李盛华;甘肃省第五批名老中医药学术思想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张洪涛;甘肃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肖红;甘肃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针灸学会穴位注射埋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才德;张掖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刘民兰等。

李盛华院长在培训班上给大家做了长达2小时的精彩讲座,题目为“继承创新并举、打造精品学科”。他强调,骨科和针灸、康复是密不可分的,他从甘肃省中医院骨科刚开始的15张床到目前600张床16个临床分科的国家级重点专科的发展历史中,总结了16条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推广到每一个学科的建设中,尤其寄希望于针灸科。他毫无保留地把经验悉心分享给每一位学员,使大家受益匪浅,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结业典礼上副会长兼秘书长邱连利对此次学习班进行总结,他感谢各位授课教授的辛勤讲解,同时感谢各位学员的认真学习,并希望今后大家能广泛交流,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临床工作之中,真正为患者解除病痛,为甘肃省中医药事业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