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正骨流派特色药物
口服
一、合剂
1.消肿止痛合剂
创伤早期,骨断、筋伤、脉络受损,离经之血溢于肌肤而产生肿痛,损伤严重时,出血量大,软组织张力加大,又可产生张力性水泡;血肿还可引起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使肿胀加剧,影响骨折复位。清·陈士铎《辨证录·接骨门》早就指出:“人有跌打骨折……,内治之法,必须以活血祛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故辨证立法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主。
消肿止痛合剂方中诸药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损伤早期组织处于痉挛疼痛,有渗出水肿病理变化,同时消散痈肿,减少其渗出,促使肿胀消退,诸药合用,共凑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早期肢体肿疼有较好疗效。临床应用数年,具有较好的疗效。
【处方来源】 本院博士生导师、骨科专家李盛华主任医师经验方。
【药品名称】 消肿止痛合剂
【汉语拼音】 Xiao Zhong Zhi Tong He Ji
【性 状】 本品为棕褐色液体,气微、辛,味苦。
【主要成份】 由当归、三七、水蛭、泽兰、青皮等组成。
【功能主治】 活血消肿,行气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早期,伤部肿胀,疼痛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50ml,一日2次,儿童量酌减。服时摇匀。
【规 格】 250ml/瓶。
【贮 藏】 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包 装】 药用塑料瓶。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4000844。
2.清热解毒合剂
“清热解毒合剂 ”系在《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基础上,以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组方原则为指导,四诊合参、筛选组合而成。
【处方来源】 本院博士生导师、骨科专家李盛华院长经验方。
【药品名称】 清热解毒合剂
【汉语拼音】 Qing Re Jie Du He Ji
【处 方】红芪、当归、野菊花、蒲公英、川芎等。
【性 状】本品为棕褐色液体,味微苦、气清香。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用于外伤肿痛以及伤口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0ml, 一日2次。
【制剂规格】250ml/瓶。
【贮 藏】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包 装】药用塑料瓶。
【批准文号】甘药制字Z11012106。
3.颈肩腰痛合剂
颈肩腰痛系椎体及骨关节性病变,主要表现为酸痛,肢体麻木,转侧不灵等临床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在中医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的理论指导下,研发了颈肩腰痛合剂。
【处方来源】系本院骨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而拟订的处方。
【药品名称】颈肩腰痛合剂
【汉语拼音】Jing Jian Yao Tong He Ji
【处 方】葛根、川芎、天麻、蜈蚣等。
【性 状】本品为深棕色液体。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部困痛,转侧不灵,肢体麻木,腰痛腿软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50ml,一日二次.少儿酌减,或遵医嘱.服时摇匀。
【制剂规格】250ml/瓶
【贮 藏】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包 装】药用塑料瓶。
【批准文号】甘药制字Z04000850。
4.痛风合剂
痛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针对痛风引起骨关节红肿热痛、屈仲不利等临床症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发而成痛风合剂。
【处方来源】系本院骨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而拟订的处方。
【药品名称】痛风合剂
【汉语拼音】Tong Fen He Ji
【处 方】二花、公英、牛膝等。
【性 状】本品为棕色液体,气微辛,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痛风性关节炎及急性炎症。
【注意事项】痛风病人禁食豆制品及动物内脏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0ml,一日二次,或遵医嘱,服时摇匀。
【制剂规格】250ml/瓶。
【贮 藏】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包 装】药用塑料瓶。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4000848。
二、丸剂
1.杜仲腰痛丸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祖国医学腰痛的范畴,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的直接原因。本病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不足,标实为外感风寒湿邪,传统方法以滋补肝肾,温经散寒为主。杜仲腰痛丸是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统计学处理,经名家指导矫正而成,专治腰痛。
【处方来源】本院骨科专家赵继荣主任医师经验方
【制剂名称】杜仲腰痛丸
【汉语拼音】Du Zhong Yao Tong Wan
【处 方】杜仲、元胡、天麻、土鳖虫等。
【性 状】本品为棕褐色浓缩丸。
【功能主治】活血消肿,通络止痛,壮腰健肾。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骨质增生、腰腿痛。
【禁 忌】孕妇忌服。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8粒,1日2次,温开水送服。
【制剂规格】 40g/瓶。
【包 装】药用塑料瓶。
【贮 藏】密封,开盖后请冷藏。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9001921。
3.益肾健骨丸(浓缩丸)
中医认为腰痛和肾藏精有密切联系,因而治腰痛需健筋骨,而强健筋骨之根本在于益肾。《王枢·王癃津液别》“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腰为肾之府,肾阴虚,腰脊失于滋润,必出现腰膝酸痛,所以温补肾阳,填精生髓是治疗腰痛的根本大法。益肾健骨丸是在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理法方药的组方原则,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并结合现代药学理论以补髓生精、益肾壮骨、活血通络之法筛选参合而成。
【处方来源】 本院骨科专家刘忠主任医师经验方。
【制剂名称】 益肾健骨丸(浓缩丸)
【汉语拼音】 Yi Shen Jian Gu Wan
【处 方】 丹参、当归、苏木、鹿鞭、生地、锁阳等。
【性 状】本品为棕褐色浓缩丸。
【功能主治】 温肾壮阳,填精生髓,用于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术后恢复期等。
【禁 忌】孕妇忌服。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20粒,一日2次,黄酒或温开水服。
【制剂规格】 40g/瓶。
【包 装】药用塑料瓶。
【贮 藏】阴凉干燥处保存。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9001922。
4.大蜜丸剂
大蜜丸在我国的习惯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仍深受大多数患者、尤其是体虚者的欢迎。大蜜丸具有许多优点,如宜于吸收消化,尤其是对脾胃虚弱者、老年人、儿童,服用大蜜丸要优于服用除口服液外的其它口服剂型;其次,大蜜丸易于保存,保质期长,不添加药用防腐剂。蜂蜜具有保鲜性,本身不会腐败,是难得的对身体有益的抗菌防腐剂;第三,大蜜丸多为原粉制剂,适合贵细原料药材和含不易提取加工成分的中药材,使得药效更好。最后,大蜜丸为单丸包装,携带方便。
5.抗增生腰丸
本方是我院治骨质增生首选药,经多年临床验证,疗效显著,骨质增生为慢性疾病,古人云:“丸药以舒缓为治”,“丸者缓也”。基于骨质增生疾患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肢体麻木、酸软无力等症,选用制马前子、乳香、没药等药,制备成蜜丸剂,经口服胃肠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针对老年患者中腰腿疼痛、酸软无力、伴有麻木不仁等症状、临床有较多的和类似治疗药物,均有一定的疗效。
【处方来源】 系本院骨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而拟订的处方。
【制剂名称】 抗增生腰丸
【汉语拼音】 Kang Zeng Sheng Yao Wan
【处 方】马钱子(炙)、乳香、没药、升麻等。
【性 状】本品为棕褐色大蜜丸。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壮筋止痛,适用于老年腰腿疼痛,肢体麻木酸软无力等症。
【注意事项】 心脏病、高血压、孕妇忌服。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一丸,一日二次。
【制剂规格】 9g×10丸
【包 装】纸盒。
【贮 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4000832。
三、胶囊剂
损伤胶囊
跌打损伤,瘀血疼痛主要表现为局部瘀血,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损伤胶囊选用乳香、没药等药物,由于其具吸湿性、刺激性,装入不透光的胶囊中,可以防护药物不受空气中湿、氧、光线的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稳定性,同时,胶囊剂在胃内溶解吸收快,分剂量、携带、贮存方便,故将其制备成全粉末胶囊剂。
损伤胶囊含有多种促骨生长,发育的活性物质,具有促进骨折愈合、消肿、止痛的作用,是治疗骨折的理想良药,临床应用数十年,具有显著的疗效,
【处方来源】 系本院骨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而拟订的处方。
【制剂名称】 损伤胶囊
【汉语拼音】 Sun Shang Jiao Nang
【性 状】本品内容物为砖灰色的粉末,味辛、苦。
【处 方】土鳖虫、乳香(去油)、没药(去油)等。
【功能主治】 止痛、生肌、舒筋活血,用于骨折、脱臼、跌打损伤。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忌用刺激性食物。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日2次,一次4~6粒,温开水送服。
【制剂规格】 0.5g×45粒
【包 装】塑料盒。
【贮 藏】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4000841。
四、糖浆剂
活血祛瘀糖浆
骨折、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患部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选用当归、赤芍等药制备成糖浆剂,改善了药物的口感,更适合儿童服用。
【处方来源】 系本院小儿骨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而拟订的处方。
【药品名称】 活血祛瘀糖浆
【汉语拼音】 Huo Xue Qu Yu Tang Jiang
【处 方】当归、赤芍、柴胡、花粉等。
【性 状】本品为淡棕色液体,气微辛,味微苦。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祛瘀生新,消肿止痛.用于儿童及成人骨折及各种软组织损伤初期肢体肿胀,疼痛。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或遵医嘱。
【用法用量】 口服,一日二次。1~3岁,口服,一次15ml;4~6岁,口 服,一次20ml;7~10岁,口服,一次30ml;11~14岁,口服,一次50ml,服时摇匀。
【制剂规格】250ml/瓶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4000851。
外用制剂
一、软膏剂
1.消定膏
消定膏系本院数十年的临床验案效方,它继承了先贤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疾患的用药经验,并结合各类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体征,用药特点等,四诊参合,筛选组合而成的一种外用外方制剂品种。本制剂临床应用近50年疗效显著,是我院制剂品种的拳头产品之一,是一种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的传统制剂。
【处方来源】 系本院骨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而拟订的处方。
【制剂名称】 消定膏
【汉语拼音】 Xiao Ding Gao
【处 方】黑木耳、儿茶、生大黄等。
【性 状】本品为黑褐色软膏。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清热消炎,消肿止痛,用于外伤性瘀血肿痛及其它局部炎性疼痛,如剑鞘炎等。
【注意事项】 禁内服,溃烂化脓部位禁用。
【用法用量】 外用,将药膏涂于麻纸上,敷于患处,纱布包扎,一日一次。
【制剂规格】 20g/盒。
【包 装】玻璃瓶。
【贮 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4000858。
2.骨刺膏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是骨性关节炎发病基础,湿瘀内积,经络不通是骨性关节炎所致肿痛的主要原因,骨刺膏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组方,集“活、消”为一膏,临床实践表明,具有良好消肿止痛功效,对改善关节结构,保护关节功能有良好作用。本品用于各类骨质增生性关节疼痛症。
【处方来源】 系本院骨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而拟订的处方。
【制剂名称】 骨刺膏
【汉语拼音】 Gu Ci Gao
【处 方】当归、川芎、木瓜等组成。
【性 状】本品为棕褐色糊状物。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活利关节;用于各类骨质增生性关节疼痛症。
【用法用量】 外用,涂于患处。
【禁 忌】孕妇禁用,运动员慎用。
【注意事项】 使用面积不宜超过表面积的2%。
【制剂规格】 20g/盒
【包 装】塑料盒。
【贮 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11012102。
3.止痛膏
止痛膏系甘肃省中医院数十年传统制剂,基于痈肿疮疡疾患表现为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选用浙贝母、白芷、冰片等药物,制备成软膏剂,外敷至皮肤粘膜吸收,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经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止痛膏对于疮疡痈疖、乳腺炎、腮腺炎、淋巴结炎、痔疮、肛漏等,临床应用十余年,具有较独特的疗效。
【处方来源】 系本院外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而拟订的处方。
【制剂名称】 止痛膏
【汉语拼音】 Zhi Tong Gao
【处 方】浙贝母、白芷、元寸、木香、大黄等。
【性 状】本品为淡黄色软膏。
【功能主治】 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用于痈肿、疮疡、乳腺炎等症。
【注意事项】 禁内服,溃烂化脓部位禁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制剂规格】 20g/盒
【包 装】塑料盒。
【贮 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4000855。
4.玉红膏
外伤溃疡疾患表现为伤口刺痛,烫伤溃烂不易收口等临床症状,选用当归、轻粉等药物,制备成软膏剂,经皮肤粘膜吸收,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用于润肤,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止痛及术后伤口刺痛,烫伤疮疡,溃烂等症。
【处方来源】 本院皮肤科经验方
【药品名称】 玉红膏
【汉语拼音】 Yu Hong Gao
【性 状】本品为紫红色软膏。
【主要成份】 当归、血竭、轻粉等。
【功能主治】 活血,生肌,润肤消斑。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患部。
【注意事项】 禁内服,溃烂化脓部位禁用。
【规 格】 20g/盒。
【贮 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包 装】药用塑料盒。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4000852。
5.青黛膏
青黛膏主治的疮痈热疖多为脏腑壅热,火毒结聚,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青黛味苦性寒,主含靛蓝5-8%,靛玉红约0.1%,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散肿,单味外敷,对各种疮痈热疖疗效甚佳。
【处方来源】 本院中医科经验方。
【药品名称】 青黛膏
【汉语拼音】 Qing Dai Gao
【性 状】本品为深蓝色软膏。
【主要成份】 青黛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痈,用于治疗各种疮痈热疖。
【用法用量】 外涂患处,一日数次。
【注意事项】 禁内服,溃烂化脓部位禁用。
【规 格】 20g/盒。
【贮 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包 装】药用塑料盒。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4000856。
6.湿疹膏
湿疹疾患主要表现为皮肤斑疹糜烂,体液渗出,瘙痒难耐等症状,选用赤石脂、苍术、黄柏等药物,制备成软膏剂外敷患部,经皮肤粘膜吸收,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临床应用三十余年,具有明显疗效。
【处方来源】 本院中医科经验方
【药品名称】 湿疹膏
【汉语拼音】 Shi Zhen Gao
【性 状】本品为灰蓝色软膏。
【主要成份】 赤石脂、苍术、黄柏等。
【功能主治】 祛湿,消炎,用于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忌内服,溃烂化脓部位禁用。
【规 格】 20g/盒。
【贮 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包 装】药用塑料盒。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4000857。
二、条剂
玉红油纱条
本方用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等,其证为火毒内阻,血行不畅,瘀滞筋脉、热毒化火、内瘀而成,故用清热消炎、解毒敛疮、止血之法,诸药共用,对于治疗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术后创口愈合、褥疮等症,有极佳疗效。制备成油纱条剂,将之贴敷于创面或填充于洁净后的脓腔内引流,达到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愈合创面的作用。临床应用近三十年,其疗效显著。
【处方来源】 本院皮肤科临床经验方。
【药品名称】 玉红油纱条
【汉语拼音】 Yu Hong You Sha Tiao
【性 状】本品为紫红色油纱条。
【功能主治】 清热消炎,活血凉血,敛疮生肌。用于疮疡溃烂,不易收口,术后创面刀口不愈合,或愈合缓慢以及烧伤,烫伤,褥疮,漏管等的治疗。
【用法用量】 将疮疡面,创面用0.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洁后,视患部面积选择大小合适的纱条敷盖之上,若为漏管,将创面清洗后,纱条剪成适宜条形,填塞,一日一换。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04000845。
三、洗剂
伤科洁肤液
“伤科洁肤液 ”系在民间验方“活血消肿膏”基础上,在借鉴前人经典方药基础上,结合20余年的临床经验,加减化裁、筛选组合而成的外用方剂。具清热解毒,祛瘀消肿,洁肤生新的功效,主要用于早期软组织损伤,开放性伤口和急、慢性骨髓炎等症。 该制剂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
【处方来源】 本院博士生导师、骨科专家李盛华院长经验方。
【药品名称】 伤科洁肤液
【汉语拼音】 Sang Ke Jie Fu Ye
【处 方】苦参、当归、虎杖、黄柏、紫草等。
【性 状】本品为棕褐色液体,气微。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消肿,洁肤生新。主要用于早期软组织损伤,开放性伤口和急、慢性骨髓炎等症。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擦患处, 一日3次。
【制剂规格】 250ml/瓶。
四、骨科并发症制剂
健胃清肠合剂
【处方来源】 本院消化科专家廖志峰主任医师经验方。
【制剂名称】 健胃清肠合剂
【汉语拼音】 Jian Wei Qing Chang He Ji
【处 方】大黄、枳壳、厚朴、木香等6味药组成。
【性 状】本品为棕褐色液体,味苦、咸。
【功能主治】 健胃清肠,用于肠道系统检查前清肠的准备工作。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50ml,一日2次,或遵医嘱,服时摇匀。
【制剂规格】 250ml/瓶
【包 装】口服液体药用塑料瓶包装。
【贮 藏】密封,开盖后请冷藏。
【批准文号】 甘药制字Z11012103。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