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李盛华,男,汉族,1959年6月出生于兰州,山东菏泽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现任甘肃省中医院院长、党委委员,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甘肃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兼职教授、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创新人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重点研究室(西北地区特色疗法重点研究室)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无限极”首届全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才,甘肃省“333”科技人才、“555”创新人才,甘肃省卫生厅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甘肃省名中医,陇中骨伤流派传承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甘肃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微创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副主编、《西部中医药》编委会副主任、《骨伤论坛》杂志主编,《中医正骨》、《中国骨伤》杂志编委,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师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
赵继荣,男 ,汉族,1965年7月生,甘肃省通渭县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12月入党,甘肃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骨科主任医师。现任甘肃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兰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甘肃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甘肃省卫生厅确定为甘肃省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甘肃省确定为“555”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89年7月至2000年6月,先后在甘肃省中医院骨科、整复骨科、颈腰椎病、脊柱骨二科工作;2000年6月至2002年1月任甘肃省中医院整复骨科副主任; 2002年2月至2002年12月任甘肃省中医院椎间盘病科副主任;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任甘肃省中医院颈腰椎病骨科主任; 2009年5月至今担任甘肃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李妍怡,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省级师带徒导师。现任脑病科主任,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学会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心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6年被评为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1999年被甘肃省卫生厅中定为厅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0年被定为甘肃省女科技工作者。2004年卫生部定为2003—2004度中青年专家,2004年被定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2006年被定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所带心脑科于2000年定为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脑病科定为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008年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突出的科研和管理能力。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主要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痴呆、眩晕、面瘫、脑瘫、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在治疗上坚持西医诊断,中医辩证,以中医辩证研制出系列方剂,如中风膏、补脑膏、定眩合剂、祛风颗粒、佛手瓜蒌胶囊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在脑血管病的治疗方面,除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重视早期康复,运用针灸、蜡疗、火罐等中医治疗,使大部分患者恢复了健康。运动神经元疾病在国际上属于难治疾病,而我科运用补脑膏治疗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补脑膏已在国外广泛应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成果多次在会议上及杂志上得到交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