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技术
神经介入技术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支持下,在血管内操作对神经系统的血管性及与血管因素相关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具有微创性、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疗效肯定等特点,拓展了常规神经内科的治疗范围,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有传统检查(如CT、核磁)和内科药物治疗无法替代的优势。目前我科开展的神经介入技术包括:
1.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该技术能检测出CT、MRI(核磁)未能检出的血管病变,如血栓形成的部位、血管闭塞的部位、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长度、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2.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颅内外血管狭窄是造成长期头晕头痛、TIA、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及原因,支架辅助的血管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病例1 我省首例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男性患者,53岁,发现双上肢血压不等半年余,有头晕,左上肢发凉等症状,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及吸烟饮酒嗜好,左上肢血压110/80mmHg,右上肢血压140/90mmHg。入住我院脑病科后经血管彩超和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伴有完全盗血(图1―2)。尽管该部位闭塞后再通支架置入血管成形难度极大,但在全国著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专家北京宣武医院缪中荣教授指导下成功完成了我省首例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图3)。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双上肢血压恢复一致(130/80mmHg)。
1.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该技术能检测出CT、MRI(核磁)未能检出的血管病变,如血栓形成的部位、血管闭塞的部位、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长度、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2.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颅内外血管狭窄是造成长期头晕头痛、TIA、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及原因,支架辅助的血管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病例1 我省首例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男性患者,53岁,发现双上肢血压不等半年余,有头晕,左上肢发凉等症状,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及吸烟饮酒嗜好,左上肢血压110/80mmHg,右上肢血压140/90mmHg。入住我院脑病科后经血管彩超和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伴有完全盗血(图1―2)。尽管该部位闭塞后再通支架置入血管成形难度极大,但在全国著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专家北京宣武医院缪中荣教授指导下成功完成了我省首例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图3)。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双上肢血压恢复一致(130/80mmHg)。
介入治疗前的全脑造影片:

图1 红箭头示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残端呈“鼠尾状”

图2箭头示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后伴有完全?I血(左侧椎动脉及闭塞远端锁骨下动脉显影)介入治疗(支架置入)后的造影片

图3 左:闭塞段支架置入后 (红箭头为支架,蓝箭头示左锁骨下动脉正常显影)
右:右椎动脉造影示左锁骨下动脉?I血消失(红箭头为支架,蓝箭头示右椎动脉)
病例2 高难度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女性患者、69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左上肢不自主抽动半月”入院。入院后全脑DSA示: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约90―95%),由于患者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走形明显迂曲,介入治疗难度大,所以请全国著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专家北京宣武医院缪中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该例高难度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支架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出院。
女性患者、69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左上肢不自主抽动半月”入院。入院后全脑DSA示: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约90―95%),由于患者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走形明显迂曲,介入治疗难度大,所以请全国著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专家北京宣武医院缪中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该例高难度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支架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出院。

3.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动脉瘤被称为“人体内不定时的炸弹”,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约有75―80%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成为治疗这一疾病的新方法,取代了传统的开颅手术。
病例3 后交通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
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头痛2年,加重1天”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无何原因开始出现头痛不适,未予重视,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入院前一天无何原因突然出现雷击样头痛,难以忍受,遂急症入住我科治疗,经头颅CT、腰穿及全脑DSA检查,确诊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予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痊愈出院。
动脉瘤被称为“人体内不定时的炸弹”,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约有75―80%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成为治疗这一疾病的新方法,取代了传统的开颅手术。
病例3 后交通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
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头痛2年,加重1天”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无何原因开始出现头痛不适,未予重视,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入院前一天无何原因突然出现雷击样头痛,难以忍受,遂急症入住我科治疗,经头颅CT、腰穿及全脑DSA检查,确诊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予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痊愈出院。

4. 静脉窦血栓形成窦内溶栓术
该技术可以使因血栓形成闭塞的脑静脉窦短期内再通,迅速缓解颅高压,避免脑梗死等不良后果。
病例4 矢状窦血栓形成静脉窦内机械拉栓+药物溶栓
患者女性,19岁。因“头痛、呕吐2周,加重伴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动1周”入院。在我科经头颅CT、MRI及脑血管造影诊断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于2010年7月9日在我院导管室给予“上矢状窦内机械拉栓+药物溶栓”治疗,术后配合抗凝等治疗,患者症状目前已完全消失,头颅CT病灶明显缩小。
该技术可以使因血栓形成闭塞的脑静脉窦短期内再通,迅速缓解颅高压,避免脑梗死等不良后果。
病例4 矢状窦血栓形成静脉窦内机械拉栓+药物溶栓
患者女性,19岁。因“头痛、呕吐2周,加重伴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动1周”入院。在我科经头颅CT、MRI及脑血管造影诊断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于2010年7月9日在我院导管室给予“上矢状窦内机械拉栓+药物溶栓”治疗,术后配合抗凝等治疗,患者症状目前已完全消失,头颅CT病灶明显缩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