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进行节日期间急诊急救现场演练
为了加强节假日的医疗安全和提高我院的急救应急能力,配合节假日在岗值班人员的检查,医务部于2010年10月4日11点组织了由副院长赵继荣主持,普外科、胸内科、骨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临床教学部等专家参与的急诊急救现场演练。
在医院急诊科,副院长赵继荣及各位专家仔细观看了由骨科值班医师朱焕平接诊、急诊科护士配合对一名实习学生扮演的一个高处坠落复合伤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在抢救过程中为了考察各科室的应急能力,急诊科护士遵照医嘱分别向泌尿外科、麻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功能科、创伤骨一科、脊柱骨一科、普外科发出会诊要求,会诊科室均按规定时间到达会诊现场。具体如下:麻醉科3分钟到、功能科5分钟到、泌尿外科5分钟到、神经内科5分钟到、神经外科3分钟到、创伤骨一科5分钟到、脊柱骨二科5分钟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麻醉科值班医生周晓,在接到会诊通知后,自带相关的器械跑步来到会诊地点。神经外科主任张崇岳先于值班医生到达会诊现场。
经过20分钟的各种措施的诊治后急救演练结束,随后观摩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首先急诊科张参军主任就急救进行了点评,认为急救过程中体格检查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措施,会诊的目的不明确;随后胸内科崔文健主任在点评时指出:对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血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有目的的进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方面的检查,不能盲目的追求多而全的检查;手足微创骨科主任何志军认为:急救演练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在事前应有详细的预案,有目的的进行,尽量减少盲目性。其他的评比专家基本同意上述主任的发言并就具体和细节问题提出了建议,如韩艳主任提出,急诊室工作人员要加强相互间的配合,要随时做好接诊的准备工作。待专家点评后,副院长赵继荣进行了现场总结。
赵院长指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摆在了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为了强化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水平,医院在事前没有通知相关科室的情况下,举行急诊急救现场演练。医务部邀请院内的有关专家现场观摩,现场点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针对专家所指出的问题,赵院长提出了整改意见:
1、要不断加强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强化“三基”知识,切实把医务人员的临床急救能力和急救水平上升一个台阶;加强急救意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落实首诊负责制,提高急诊科能力,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急诊会诊迅速到位;急诊科、入院、手术绿色通道通畅。加强对重症医学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及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学、合理、规范救治。
2、加强院内会诊制度,会诊制度要落实到每个人,增强科室间协调合作能力;
3、健全内部机制,保障绿色通道的畅通,对急危重病人实行“三优”的原则,即优先治疗、优先住院、优先手术。
4、医院以后还将不定期举行类似的演练,望各科室随时做好准备。
5、各科室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认真落实三级医生查房制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