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动态>详细内容

我院成功诊断血友病性骨关节炎一列

文章来源:医务部 发布时间:2011/03/03 点击数: 字体:
    血友病性骨关节炎临床较少见,临床报道的资料中血友病性膝关节炎较多,血友病性踝关节更为少见,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整复骨科报告一例经过临床证实的血友病性踝关节炎,目的是提高对本病的临床鉴别及影像诊断的认识。
    病例:男,21岁,双踝关节反复交替肿胀疼痛5年,加重6月。患者5年前因走路扭伤踝关节,肿胀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其后走路经常发生双踝关节“扭伤”,肿胀疼痛反复发作。在多家医院治疗,疗效不佳,6月前左踝关节再度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来院就诊。患者无发热,既往无结核病史,无家族病史,无大骨节地方病史。专科检查:左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皮温皮色正常,伸屈及内外翻活动均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左足感觉可,左足背动脉搏动可。右踝关节无肿胀,皮温皮色正常,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有疼痛,右足感觉可,右足背动脉搏动可。 
图1 右踝关节正位           图2 左踝关节正位        图3 右踝关节侧位         图4 左踝关节侧位
    DR检查示(图1~4):双踝关节对应关系不良,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模糊、变窄,关节面硬化、毛糙,关节面下多个囊性低密度影,关节缘骨质增生。右侧距骨滑车关节面塌陷。    
图5 双踝关节CT骨窗
图6 双踝关节CT骨窗
    双踝关节CT检查示(图5、6):横断面骨窗示胫骨距骨关节面软骨下小囊肿,弧形压迹,边缘硬化,中间密度减低。
    入院后详细追问病史,其父亲叙述患者自幼易出血,止血时间较长,曾经有“踝关节扭伤疼痛”史,无家族性血友病史。在某省级医院血液科诊断为血友病甲型,有输血史,曾经长期服用维生素C治疗,以后由于无明显出血发作,停止治疗至今已10年。查体:皮肤黏膜无明显出血点。血常规正常。凝血系列: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97.5sec(参考范围28~44sec),其余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正常。抗血友病球蛋白(第Ⅷ因子)缺乏。血沉,类风湿因子、抗链O、C反应蛋白均正常。心、肺、肝肾功能正常。
    血友病甲型是一种性连锁隐性遗传疾病,其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均发生于男性,由女性传递。70%的血友病甲有阳性家族史,30%的病例是由于基因突变。由于患者先天性血液中凝血因子Ⅷ缺乏,造成凝血活酶生成障碍,从而导致出血。关节内出血是血友病特有的症状之一,大约有70%~80%的出血发生在关节内,好发部位常见于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较少见于肘关节和肩关节。其特点是反复、延迟、持续而缓慢的渗血,表现为轻微的外伤立即出血并且出血不止,也有表现为自发出血的。关节内出血可分为急性出血、亚急性出血和慢性出血。急性出血时,患者病变关节灼热感,几个小时后,受累关节肿胀疼痛,皮肤发亮变红,关节由于疼痛保持屈曲位,活动受限。亚急性出血是指患者有反复2~3次以上关节出血,多发生于年轻患者,可以多年间歇发作,疼痛较轻,可以忍受,查体时可以发现病变的关节滑膜增厚,活动度较差。慢性出血是指关节内出血持续6月以上,受累关节的骨和软骨破坏,关节毁损变形,导致肢体挛缩畸形。
    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血友病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法各有不同,早期治疗和预防慢性滑膜炎、进行性关节病是关键。当晚期关节病发生并出现重度残废时,治疗的目标是重建持久的功能,同时将风险降至最低。这就需要血液科医师,骨科医师及康复科医师共同协作,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保留和恢复肢体功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