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生感言(二)――奉献皆因无私,快乐源于工作
师从靳锋老师学习中医已快2月了,靳老师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优良的医风,除了每天感动和激励我之外,还让我这个口拙笔笨的学生无法不再一次提起手中的笔,说说和他工作的点点滴滴,和大家共享之。
1、挂号室,请给来人再挂一个号吧。
靳老师等各位专家和名中医,每次上门诊接诊,都会有大量慕名而来的新老病人前来诊治,工作量大、时间长、非常辛苦。院领导为专家的健康着想,对每位专家接诊病人数量都违心的作“限号”处理,这让一部分遇到堵车、路远或工作忙抽不出时间及时来诊的患者非常无奈和遗憾。随靳老师上门诊的日子里,这种情况经常遇到,病人或家属往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找靳老师,这时,他总是不论多累、多忙,都爽快的对病人或家属说“不要紧,那我请挂号室为你再挂一个号吧”。病人因为得到靳老师的精心诊治,满意的回去了,可我知道,靳老师却要干到一点半甚至两点多,迎接他的是随便把饥饿的肚子忽悠一下,顾不上休息片刻,继续他下午紧张而忙碌的科内、院内等工作。
2、用药如用兵,无招胜有招
靳老师熟读经典、又得恩师指点,在长期的教学、临床实践中,深悟中医治病之妙,一次次解除了许多疑难危重病人的痛苦,挽救了他们的生命、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他常说,治病救人,犹如用兵打仗,必须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作为一名需要有现代医学理念的中医医师,一定要知识渊博,尤其是中医医理必须熟练、灵活掌握、并融会贯通,他举例说,每一个病人的病情,虽然有共性,但个性特征必须明辨。我们在临床中,必须用现代医学的理念,结合借鉴古人和前辈的理论以及实践经验,提出个性化而特别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和用兵打仗一样出奇制胜。他反对迷信照搬经方、盲目借鉴一病一方甚至是所谓的“经验方”,不提倡“辨病”用药、“辨病”照搬。他提出,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对于接诊医师来说和每次用兵打仗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非常特殊的。因此,他总是在明辨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等的基础上,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和时疫特点灵活处方用药。他的处方用药,由于明辨阴阳、寒热、虚实、内外、上下,结合自已根据四时气候等对病情影响的领悟,总是不拘一方一药,当然一般也找不到是用何方加减乘除的,但往往疗效很好。有一位外院发热的患儿,热屡退屡复,多日未效,急请会诊,靳老师根据四诊信息,结合实践经验,诊为气虚发热,简单几味草药,热去病还。
3、授人以鱼,弗如授人以渔
靳老师十分注重对下级医师和进修医师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的传授和讲解,尤其对进修医师,他一方面注重系统知识和最新进展的教授,另一方面,他反复告诫,作为初学者,一定不能满足于一方之得失优劣,不能让书本上知识和专家的“经验”束缚自已的思想。他说,诚然,古人的经典和专家的经验,对大多数病人可能也有效,但如果你仅仅简单的“照抄”、死学,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而为病患服务那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位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唯一性、复杂性,都要求你必须因人、因时、因病等等熟练、灵活、精准用药,才能手到病除。进修学习,重要的是学习诊疗、处方用药的思路、方法或规律、技巧,绝非是学习什么秘方、验方。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会让你出奇不意成功做到救死扶伤。
靳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诲人不倦,为中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问他的心愿是什么,他说:有时间的话,更加努力培养人才,让祖国医学在我们的努力下更加发扬光大。
肾病科进修医师周永红供稿
2011—5—26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