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动态>详细内容

潜心研医50载 古方权变出奇葩

文章来源:宣传处 发布时间:2011/06/07 点击数: 字体:

    夏永潮,辽宁省盖县人,生于19345月,中共党员,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历任甘肃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心脑科主任,兼任全国中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风组组长,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学会脑病学组中风组副组长,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甘肃分校顾问,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新加坡自然疗法学院脑病科顾问兼客座教授,甘肃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夏老出身于中医家庭,聪慧好学,在长辈的影响下学习了大量的中医药知识。195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59年毕业分配在北医附属三院神经内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6910月响应党的号召,为支援西北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来到甘肃省中医院工作,从此走上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他立志献身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献身于陇原大地。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博学笃志  医术精湛

   

    夏老认为治学者必须穷理医机,要在临证中得心应手,必须博览中医学之诸多著作,才能见病知源,对症下药,一贯主张吸取各家所长,屏弃偏执之短,倡导在学术上避免门户之见和卑尊之分,对历代各家学术之争,从不厚此薄彼,对各家之术总是潜心研讨,求验于临床,验证于科研,而融为己见。先后反复自学、研究了《内经》、《难经》、《伤寒论》、《血证论》、《医林改错》等经典著作,并师承前贤,深受甘肃名医窦伯清、席梁丞先生等前辈影响,医技更臻成熟,集中西医知识于一身,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强调中西医相结合,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夏老认为不辨病则诊断不清,疾病的治疗,预后心中无数;不辨证分型则无法处方用药,体现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只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使中医传统医学的宏观辨证治疗与微观变化紧密结合,做到心中明了,发挥中医诊断和治疗的优势,使祖国的传统医学得以发扬光大。在某些疾病的辨别上,他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如在中风的诊断分型上,他提出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别在神志之清与浊、闭证与脱证之分在证候之高亢与低衰、阳闭与阴闭之辨在痰与热,简单明了,极易掌握。夏老临证擅长于内科心脑血管疾病,尤长于对中风、脑损害、脑外伤、冠心病等疑难杂证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受到国内外患者的好评。

 

佛手体系  杏林奇葩

 

    夏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观察到心脑血管疾病及一些疑难杂病,都兼有不同程度的淤症,近年来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在血液流变学方面多表现为高粘、高凝状态,故临床用药多为活血化淤之品。甘肃岷县所产当归(岷当归)以品质优良而饮誉国内外,具有养血活血之性,自古广为医家应用,有“十方九归”之誉,“佛手”一词,来源于佛手散(《太平圣惠方》)(当归、川芎),又名芎归散。《医宗金鉴》谓,用此方治产前后诸疾,其效如“佛手”之神妙。《血证论》谓此方可治疗经络内脏诸淤。夏老积20余年重用岷当归(其最大用量达60—120g)治疗心脑及其他疑难疾病经验,在古方“佛手散”基础上,自制方剂30余个,治疗扩及近20余个病种,获得良效,公开发表总结及论文140多篇。他辨证遵古法,治疗寻新径,尊古而不泥于古,自成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越数年,这一体系更臻成熟,并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他主持的“中风膏治疗脑血管病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对中风病各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均有很好的疗效。于19941230日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鉴定,认为突出中医特色,疗效显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1994—995年度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1996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研制的《补脑膏治疗脑损害及弱智儿童临床和实验研究》于1994126日通过省级鉴定,认为“该药配方合理,服用方便,对一些目前尚乏特效疗法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能取得如此卓越疗效,实属难能可贵。该研究师古而不泥古,参中而不背西,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属于国内外首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高,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前景广阔,值得大力推广”。“该项科研获1994~1995年度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补脑膏”已申请的国家专利,由他献方的佛手增乳膏对调理产妇泌乳功能和提高乳量在北京通过鉴定,被专家们评为“国内先进,国际创新”。此项研究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经费,由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王如文教授主持科研,甘肃省中医院等单位参加。本研究曾获《全国首届优生优育优教展览会》优秀奖。这三个研究课题是他从“佛手体系”中采撷的硕果,是杏林园中怒放的一朵朵奇葩,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国际医药界对这位扎根在中国黄土高原上的学者也肃然起敬,美国波士顿记者,新加坡联合早报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中国卫生信息报、甘肃日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等各家报纸竞相报导。他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1996526日在美国洛杉机召开的“首届国际中医药杰出成果展示大会》上,他的2篇论文大会宣读被授予“杰出成就奖”,“国际名医”和“国际杰出论著”奖。美国最大一家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以“研发中风膏补脑膏有成,六月中受邀发表演讲,夏永潮佛手佛心声名渐远播”为标题,发表了报导,称他为“使岷当归飞起来的人”。

 

医德高尚  桃李芬芳

 

    夏老不仅医术高明,造诣精深,最令人钦佩的是他的人品与医德,当他的研究屡有建树时,北京的调令来了,他舍不得离开陇原大地;当沿海有的制药厂家及外国商人出资百万要买他的药方时,他婉言谢绝,说这是甘肃人民的财富,钱再多也不能卖;当深圳一家医院以月资数千元聘他时,他依然毫不动心,当救治的病人为他送上钱物时,他总是拒不接受,他说,他行医一辈子,没有接受过病人的一次红包,临床行医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一心扑在事业上。夏老在近50年的临床生涯中,始终不忘对青年一代的培养,甘当人梯路石,对从习者耐心教诲,严格要求,重视他们的业务成长,他设计的“大剂量岷当归毒副作用的临床研究”、“补脑膏治疗血管性痴呆”、“佛手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佛手定痛汤治疗顽固性头痛”等科研项目,就是交由他的学生进行的。并已通过鉴定及获奖,其中“补脑膏治疗血管性痴呆”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使他们早成长,早出成绩,数年来带教培养出的青年医生,大多已成为甘肃中医的学术带头人与骨干,他所创立的脑病科已发展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脑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甘肃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国家药物试验神经内科专业基地,甘肃中医学院硕士培养点,建成了一个省级二级实验室。科室医、教、研全面发展,形成中医特色鲜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集抢救、治疗、康复一体化。床位达到64张,使用率达到120%以上。

    鉴于夏永潮主任在学术上取得的巨大成绩和为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1992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他政府特殊津贴,并被收录于《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夏老一生,硕果累累,可谓辉煌。如今已年过古稀,退休在家仍壮心不已,他时刻关注着中医、甘肃中医、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的的发展,他还在探索、追求,不断完善他的“佛手体系”,他所研制的“补脑膏”已获得国家专利,并以食品的形式销往美国,用予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治疗,他要借助“佛手体系”使甘肃“岷当归”真正的飞起来,走向世界。(李妍怡)

终审:管站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