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动态>详细内容

做患者信赖的好医生

文章来源:宣传处 发布时间:2011/06/21 点击数: 字体:

记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张洪涛

 

    张洪涛,男,19653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针灸推拿专业,同年分配到甘肃省中医院工作,现为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所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

 

    他,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他,从事针灸临床工作20多年;他,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工作当中;他,从不向领导提出一次个人方面的要求;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的住院患者和门诊量都跻身全院前列……

    他,就是2011年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甘肃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张洪涛主任医师。

    他的人生信条是:以最优良的技术,最优质的服务,换取患者最满意的笑容。我热爱我的职业,热爱我的病人,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悬壶济世,积德行善,大医精诚是我要遂行的操守。不求有任何回报,但求能给患者送去平安。

“掌握过硬本领是一名医生的基本素质”

    在20多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张洪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耳濡目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汲取各知名医家之所长,掌握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同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多年来,一幕幕让人心痛或感动的情感洗礼和一次次与病人并肩作战的经历,让他深深懂得作为一名医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张洪涛说:“作为一名医生,必须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对患者大公无私的关爱。”

“耐心排忧解难是患者康复的最佳良药”

    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热心接待病员、关心病员疾苦,是张洪涛一贯的作风。针灸推拿科医生的工作特点是重复、繁琐,与其他科室的医生不同。每一根针刺、每一个手法治疗,都要亲自耐心细致地去做,日复一日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以便更好地维护患者利益。在针灸科,瘫疾、疼痛及疑难杂症患者较多,患者的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耐心细致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就能让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也使治疗效果事半功倍,医患关系不断和谐。

    在张洪涛身上,大家看到跟多的是虚心学习、勤于钻研,以及待病人如亲人的谦和态度,对熟识和陌生病人均一视同仁,他的这种可贵品质,赢得了医院领导和同行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高度信赖和普遍赞誉。

“他是马国人民爱戴的好医生”

    2002年至2004年,张洪涛受组织的选派,参加了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在异国他乡,张洪涛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不仅给非洲人民解除了痛苦,还把中国传统针灸推拿技术传授给了马国医生,在援外医疗的两年时间里,他带教了3名马国医生,诊治了2万余名病人,他的工作在全队中首屈一指,深受马国人民的爱戴和好评。与此同时,他通过热心为马国患者医治疾病,也加深了中马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

    张洪涛说:“在援马期间,我找到了作为一名中国医生的自豪感和无尚光荣,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与张洪涛一同参加援外医疗的医生这样评价他:“张主任不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还深受马国人民的爱戴,是马国人民心目中的好医生。”

“他养成了整个上午不喝水的习惯”

    两年的援外医疗生活,让张洪涛在各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回国后,他被医院委以重任,担任起当时业务处于萎缩状态的针灸科主任。担任科主任后,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岗工作。由于针灸推拿工作的特殊性和每天早上近百人的门诊量,每天早上要站立45个小时,为了节省患者排队和等待时间,他已养成了整个上午不喝水和不上厕所的习惯,每天不能按时下班,已成为他工作的常态。为了给一些平时不能前来诊治的病人提供方便,他总是坚持双休日、节假日上班,以便为患者得到最好的诊治。

管理有方,科室就诊量跻身全院前列

    在管理方面,他除了在平时的工作中把好质量关,调节医患关系,业务上指导科室工作外,还主动把目标定得更高一层,带头并鼓励科内医护人员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加强继续医疗教育,积极组织科内人员参加各种学习班及研讨会。

    自负责科室工作以来,张洪涛从未休过年公休假,更无闲暇时间陪伴、照顾年近90高龄的母亲及年幼的孩子,从没一句怨言,也从来没有向领导提出一次个人要求。经过不懈的努力,所负责的科室面貌日新月异,病人收住率和门诊量都跻身医院前茅。科室人员主动性、积极性高涨,纪律性增强,形成了科室团结、诚信、求精、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该科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张洪涛已默默奉献了20多年,并以良好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无尽的爱心,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好评,树立了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为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