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动态>详细内容

爱心病房的一夜――在省中医院玉树地震灾区爱心病房志愿者的记述

文章来源:临床教学部 发布时间:2010/04/27 点击数: 字体:

        玉树大地震,同胞深受难!身为一名在甘肃省中医院接受分段式教学的甘肃中医学院2006级中西医结合专业即将进入临床的本科大四医学生,我迫切地想去帮助那些受难的同胞。2010420日晚,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在甘肃省中医院的玉树地震灾区爱心病房度过了难忘的一夜。

    那天傍晚,我和其他5名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身着洁净的白大褂进入病房,主管医护人员给我们分派了测血压、量体温、帮助病员翻身、按摩等一系列任务,随后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本以为这些都是极其简单的工作,但等到我们干起来才发现,由于藏族同胞和我们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以及我们医疗技术的不娴熟,工作起来困难重重。就一个简单的翻身动作来说,由于好多伤员为复合型损伤,全身上下存在多处骨折,常使我们处于“无处下手”的情况。帮助伤员按揉臀部以防褥疮发生时,必须多人合作,即两人小心翼翼抬住臀部使其悬空,另一人进行轻轻的快速按揉,这常常使我们感到手臂极为酸困,但伤员脸上痛苦的表情更让我们心疼,我们那点小小的不适也就不算什么了。好在伤员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主任的带领下进行晚间查房,对每个伤员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评估,并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对伤员的衣食住行也予询问、关怀,尽可能按伤员的生活习惯予以安排。对那些在灾难中留下心灵创伤的伤员,则由医院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牺牲自己晚间的休息来病房进行治疗、安慰,帮助他们早日从伤痛中走出来。在这期间,我们看到了感人的一幕,一位灾区老大娘由于腰椎骨折和手臂骨折无法正常进食,一名护士立即主动上前喂饭,一勺一勺,其耐心程度毫不逊于子女对父母的照顾,眼神中透露着温暖的关爱,饭后又给老大娘接小便......此刻只见老大娘眼中闪着热泪,竖起大拇指,欲说无言,泣不成声,那场景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我想此刻都能体会到医患之间的那种温暖,同胞之间骨肉相连的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了民族隔阂、语言障碍,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关爱。也就在这一刻,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在我心中升华。

        等到所有病房都查完,我们回到办公室做短暂休息时,才发觉自己也是腰酸背痛、满头大汗,这时窗外夜色深邃,病区也寂然无声,思绪划过脑海,无情的灾难夺走了伤员亲人们的生命和美丽的家园,他们遭受着身体、心灵的巨大伤害,但灾难过后他们依然勇敢面对生活,积极接受治疗。在与西北民族大学志愿者翻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伤员对于自己能在灾难中存活下来已深感荣幸,并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这种精神深深震撼着我,激励我以后不管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

        随着夜的深入,浓浓的睡意开始袭击我们,但我们深知既为志愿者,就应甘愿服务到底。我们几个互相鼓励,齐心协力进病房帮助伤员做2小时一次的翻身、臀部按摩等,通过与伤员的接触,我们之间的感情也逐步加深,虽然工作颇为辛苦,但我们依然欣慰快乐。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已是凌晨五点多了,窗外曙光初现,我们还在忙碌,逐个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完后帮助伤员擦脸洗漱、倒大小便等。说实在的,在大便强烈气味刺激下,我难免有点恶心,不敢正视,但身为志愿者的责任心与服务意识又鼓舞我继续热情工作,这一切我还不曾为自己的父母做到过,但我依然无怨无悔,因为我是一名志愿者,是一名医学生,伤员的满意笑容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志愿者之夜即将结束,我的心久久难以平息!新的一天还将有更多的志愿者接替我的工作,来延续我们的爱。骨肉相连,血脉相通的同胞啊,让我为你们深深祈福,愿逝者带着生者的思念安息长眠,愿生者带着逝者的希望坚强奋发!平凡的一夜,难忘的一夜,这一夜的事,这一夜的情,将会在我生命的轨迹里久久闪着光辉!

 

                                 (甘肃省中医院分段式教学班学生志愿者王茂鑫供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