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名医工作室

功能性便秘医案一则

发布时间:2025/05/08 点击数: 字体:

     

患者刘某某,男,76岁

初诊日期:2025年3月5日

主诉:排便困难伴口臭1年余

初诊:自诉于1年前开始排便困难伴有口臭,便质干如羊屎状,便意差,7-8日一次,咳白痰,无腹胀、腹痛等症状,舌质淡,苔白厚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便秘

西医诊断:功能性便秘

中医证型:肾阳虚证

中医治法: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处方:便秘方加减

      麸炒苍术20 g     生地黄20 g     当归15 g    赤芍15 g

      泽泻10 g         陈皮10 g       茯苓15 g    麸炒枳壳15g

      炒莱藤子20g      川牛膝10 g     佩兰10 g    厚朴15 g

      酒大黄(后下)6g    藿香10 g       肉苁蓉30g   生白术20g

      炒火麻仁30 g       清半夏12 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日期:2025年3月24日

  主诉:药后排便困难伴口臭未见明显缓解,仍咳白痰,大便一周一次,舌淡红,苔黄腻,脉沉弦。

  处方:上方中加酒大黄8 g ,郁李仁30 g ,共7剂,服用方法同上。

  三诊日期:2025年4月1日

  主诉:自诉服药后排便较之前通畅,晨起排便,大便形质改善;咳白痰,口中异味减轻,心情舒畅,舌淡,苔薄黄,脉沉。

  处方:泽泻增至30 g ,当归增至2 g ,生白术增至30 g ,茯苓增至20 g ,桔梗15 g

   共7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上。

按:"肾主二便,司开阖",此患者多因脾肾阳虚,阴寒内生所致,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寒邪内结于里;气虚则运化无力,大肠无力传导,易致便秘;治用便秘方加味,功可行气导滞,润肠通便。方中生白术、大黄、火麻仁、肉苁蓉皆为通便润肠之药,多含油脂,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为缓滑润下之剂。病久则郁,郁则气机不畅,大肠传导无力,糟粕内停,随又加藿香、佩兰、陈皮、枳壳等行气之品。一诊患者服药后症状并无明显改善,遂二诊时在原方基础上加郁李仁,进一步增强润肠通便的疗效,正如《本草经疏》:"郁李仁,性专降下,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下后多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之药。"三诊患者排便舒畅,加重泽泻量以渗湿泄浊,当归以补血生津,同时增强通便之效,茯苓以助化痰祛湿,桔梗以开宣肺、升提中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得宣,则大肠通畅,此为"提壶揭盖、天清降浊"之法。


终审:舒劲名医工作室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