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一则
患者李某,女,31岁
初诊日期:2025年3月5日
主诉:胃脘部胀满不适半年。
初诊:自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恶心欲呕,食欲不振,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偏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中医诊断:胃痞病
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证型:肝郁脾虚证
中医治法:疏肝健脾,降逆止呕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运脾汤加减
清半夏9g 黄芩9g 黄连6g 干姜9g 党参20g 甘草6g
北柴胡15g 酒白芍 15g 麸炒枳实15g 白术30g 茯苓15g
佛手15g 仙鹤草30g 麦芽15g 炒莱菔子30g 槟榔9g
焦山楂15g 焦六神曲15g 蜜旋覆花15g包煎 赭石10g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主诉:胃胀、口臭缓解,现症见,时有恶心欲呕,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处方:运脾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党参20g 麸炒白术30g 茯苓15g 麸炒枳壳20g 佛手10g
石菖蒲15g 仙鹤草30g 炒麦芽 15g 甘草5g 北柴胡12g
清半夏9g黄芩9g 柿蒂15g 黄茋30g 麸炒山药20g
佩兰15g 桂枝15g 酒白芍12g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三诊日期:2025年5月14日
主诉:患者自诉服药后恶心胃胀较前缓解,现症见口干口苦,平素疲乏无力,排便无力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逍遥散加减
清半夏9g 黄芩10g 黄连6g 干姜10g 党参20g 甘草6g
当归15g 炒白芍15g 北柴胡12g 茯苓15g 白术20g 薄荷3g 蜜旋覆花15g 赭石10g 浙贝母15g 海螵蛸20g 麸炒枳实20g
槟榔15g 桂枝15g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按:本案患者以胃脘胀满为主症,伴见恶心、口苦、排便异常等表现,证属肝郁脾虚。肝主疏泄,脾主运化,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胃失和降;脾虚不运则湿浊内生,气机壅滞,故见痞满、呕恶。舌脉表现为肝郁(脉弦)与脾虚(舌淡、脉沉)并见,符合“浊犯肝胃,脾失健运”的核心病机。本方疏肝健脾并举:初诊以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配合柴胡、白芍疏肝,白术、茯苓健脾,体现“治胃必调肝脾”原则,旋覆花、赭石降逆止呕,麦芽、莱菔子消食导滞,形成“疏肝-运脾-和胃”三位一体治法。二诊转为运脾汤合小柴胡汤,加强健脾化湿(佩兰、石菖蒲)与调和肝胃(柴胡、半夏);三诊转逍遥散加减,侧重养血柔肝(当归、白芍)兼补脾气(党参、白术),体现“肝脾同治,随证变法”的诊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