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名医工作室

沈玉鹏名中医治疗风热闭肺型肺炎喘嗽验案举隅

发布时间:2024/08/22 点击数: 字体:

患儿李某,女,96月,

初诊:2023.03.10

主诉:咳嗽伴发热4天。

现病史:患儿4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量多,质稠,色黄,无咳喘,呼吸平稳,发热,T 387 (腋温),胃纳欠佳,夜寐欠安,小便黄,大便11次,偏干,舌质红、苔白腻偏黄,指纹浮紫。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II度肿大,两肺呼吸音粗,右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3× 109/LNE%:80%,MONO%:6%,C-反应蛋白( crp)12.5mg /L。胸部DR:双肺纹理增重,右下肺可见散在炎性渗出。

中医诊断:肺炎喘嗽;西医诊断:支气管肺炎。

证属风热闭肺,治以辛凉解表,开宣肺气,降逆化痰,止咳平喘。处方: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石膏(先煎)15g、蝉蜕6g、僵蚕10g、板蓝根10g、荆芥10g、防风10g、杏仁10g、炙麻黄3g、大青叶 10g、炒莱菔子10g、甘草6g3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药。

配合抗生素:头孢克肟颗粒 75mg 口服 每日2次,嘱患儿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二诊:2023.03 .13服上方后,发热已退,咳嗽、咳痰较前稍减,痰黄粘稠,量多,大便11次,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红、苔白腻偏黄,指纹浮紫;查体:咽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两肺呼吸音粗,右肺底可闻及散在细湿啰音,心()。四诊合参,更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杏仁10g、炙麻黄5g、紫苏子10g、莱菔子10g、连翘10g、薄荷5g、蝉蜕6g、浙贝母10g、瓜蒌10g、甘草6g。仍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药。

抗生素服用5天后停药。

三诊:2023.03.18 患儿服药后,咳嗽明显减轻,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鸣音,不易咳出,纳差,时有口干,夜寐安,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指纹浮紫;查体:咽部稍充血,扁桃体未见明显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及哮鸣音;复查血常规提示未见明显异常。上方去莱菔子、肉苁蓉、麻黄、连翘、薄荷、蝉蜕,加陈皮10g、半夏10g、神曲10g、炒鸡内金6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药。

四诊:2023.03.18)患儿咳嗽明显减轻,时有干咳,低热盗汗,纳食一般,夜寐安,二便调,舌质红、少白,指纹淡红;查体:咽部未见充血,扁桃体未见肿大,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予胸片复查,显示两肺纹理稍重。

修正诊断:肺炎喘嗽,证属阴虚肺热。治以养阴清肺,润肺止咳。处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杏仁10g、炙麻黄5g、紫苏子10g、沙参10g、麦冬10g、玉竹10g、桑叶10g、枇杷叶10g、天花粉10g、焦山楂10g、乌梅10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药。

嘱患儿家属如咳嗽、咳痰缓解,未见其它不适,可停止复诊。

按语: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肺为娇脏,一旦感受外邪,抵抗力差,肺脏最易受累,又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外邪侵袭后易从阳化热,出现肺卫同病,临床中热证者占大多数,临床表现为发热、有汗或无汗,咳嗽气喘、口渴喜饮等风热闭肺、宣降失调之证。治宜辛凉解表、宣肺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选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化裁。案例中患儿初起发热,故予以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化裁,主要以祛除外邪为主,且因有金银花连翘石膏等寒凉之品,故中病即止,多则易损伤患儿脾胃,二诊时热退,故予以麻杏石甘汤主要以开宣肺气,加止咳化痰之品;三诊患儿咳嗽明显好转,大便正常,故去掉降气润肠之莱菔子、肉苁蓉以及宣肺利咽之麻黄、连翘、薄荷、蝉蜕。四诊患儿均有所好转,然因咳嗽迁延,久热久咳,耗伤肺阴,故而时有干咳、少痰、舌红少苔。余邪留恋不去,则导致低热盗汗,故可诊断为阴虚肺热之肺炎喘嗽。处方以沙参麦冬汤。

沈老师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贯穿顾护脾胃之思想,故患儿脾胃强健则恢复亦快,疗效显著。


终审:门诊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