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痹学术经验
王海东主任医师认为人体气血循行周身,似交错汇聚之河网,正气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脉道失于充盈,如旱期水量减少之河道,流速缓慢,缓则易积,滞缓而生痰、湿、瘀病理产物,而后积聚于肌肉骨节之间,则产生肢体的肿胀和关节的肿大结节,发为痹病。基于此,王海东主任医师提出了“虚则生积致痹”的学术思想,并明确了益气法在痹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益气蠲痹方、益气活络方、益气温阳方、益气润燥汤等经验方,临床每获良效。现总结归纳如下:
1.益气蠲痹方 处方组成:生黄芪45g 炙黄芪45g 制远志30g 石斛45g 忍冬藤30g 川牛膝30g 黄柏15g 薏苡仁30g 鸡血藤30g 苍术15g 炒白术30g 水煎服,分2次温服。
益气蠲痹方是王海东主任医师在四神煎、四妙散的基础上,融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并结合西北地区地域特点化裁后确立的治痹验方。西北地区善烹牛羊肉,饮食口味崇尚咸鲜酸香辣,重用香料,口味浓厚,肥腻,极易生湿化热,而本方兼顾了益气、清热、养阴、利湿、通络等多种功效,符合中医标本同治、治病求本理念,适用于膝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骨关节类疾病发病后期,郁而化热,或热极伤阴的患者,尤适用于西北干燥地区的痹病患者。
临证要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或疼痛游走不定,活动不利,或见肌肤红斑,发热,汗出,口渴,烦躁,溲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适应症:所有湿热痹阻型的痹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肌纤维炎、反应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痛风等。
2.益气活络方 处方组成:生黄芪30g 炙黄芪30g 威灵仙15g 蜈蚣1条(乌梢蛇10g)鸡血藤20g 川牛膝20g 炒白术30g 炒白芍20g 白芷15g 防风15g 炙甘草10g 水煎服,分2次温服。
本方是王海东主任医师三十余年临证总结治疗寒热之证不明显、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的痹证,通过益气通络、祛风通络、活血通络、健脾通络药对组合,组成有益气健脾、祛风活络功效的处方。
临证要点:适用于各种寒热之象不明显的痹证引起肢体疼痛、麻木、游走不定等症均可辩证选择使用。舌脉:舌暗紫,苔薄白,脉涩。手指骨关节炎有末端指关节肿胀变形者,方用益气活络方加消瘰丸,局部以针刀刺破,挤出粘液,效良。
3.益气温阳方 处方组成 :黄芪40g 炙黄芪40g 麻黄10g 附子10g 细辛5g 干姜10g 炙甘草10g 麸炒白术30g 茯苓30g 炒白芍20g 党参15g 水煎服,分2次温服。
王海东主任医师善用益气温阳法治疗痹病,临证时基于“正虚则生积致痹”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西北地区的地域特点,在附子汤、理中丸、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基础上经多次化裁而创立了益气温阳方,应用于寒湿痹阻型痹病的治疗。
临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阳气不足、寒湿内生的基础方。以关节冷痛,怕风怕冷,遇风加重,气短乏力,自汗,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或缓为辨证要点。适用于卫表、中焦阳气不足引起的关节冷痛、怕风、体虚外感、水液运化失常、等病均可辩证选择使用。
4.益气润燥汤 处方组成:黄芪30g 炙黄芪30g 炒白术30g 陈皮10g 党参20g 柴胡5g 升麻5g 当归20g 炙甘草10g 生地40g 麦冬60g 水煎服,分2次温服。
王海东主任医师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实践及用药体会,依据金代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补中益气汤,自拟益气润燥方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提出其主要病机为脾虚气弱、气不生津或气不布津,故以益气生津为治则。
临证要点:干燥综合征患者日久出现脾气亏虚,脾失健运,湿邪内困,脾气无以升清、布津,津液不得上乘于口,则会出现口干、咽干、无唾少津、渴不多饮、双目干涩、视物模糊、纳食减少、倦怠乏力、一般舌体胖大,舌暗红或鲜红、少津,甚或舌体疼痛,少苔、剥苔甚或无苔,脉细弱。
此外,王海东主任医师强调导引锻炼,于每日少阳之时,以八段锦鼓动自身阳气,舒展全身经络,活跃周身气血,人气与天合,则有事半而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