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医案4
王某某,女,28岁,职员。就诊日期:2023年7月20日主诉:双侧臀部伴左下肢疼痛不适3月余。
病史摘要:患者诉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臀部疼痛,伴左下肢疼痛不适,久坐、夜间平躺时自觉疼痛加重,活动后可以轻微缓解,无双下肢麻木。1月前因双侧臀部疼痛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查:腰椎CT示:未见明显异常;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硬化;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测定:阳性,遂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未予治疗。现患者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于2023年7月20日就诊于我科门诊,目下症见:神清,精神可,双侧臀部疼痛,左下肢疼痛不适,以外侧不适为主,晨起自觉左下肢僵硬,疲乏,怕风怕冷,舌质胖大、齿痕,苔薄白,脉弱。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脊柱四肢关节无明显畸形,腰部前屈、后仰、侧屈均未见明显异常。双髋关节、双侧臀部局部压痛(+),双髋关节活动可,双侧膝关节“4”字试验(+)。
中医诊断:大偻 气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思路:本例病例患者为强直性脊柱炎,以双侧臀部疼痛为主症,伴全身疲乏、怕冷等症状,治疗以针刀联合中药为主,针刀治疗则以经筋理论指导,辨筋论治;中药治疗则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治疗:初诊:2023年7月20日,针刀治疗:予双侧足太阳经筋臀部松解术,嘱患者俯卧位,在足太阳经筋在臀部的循行部位处寻找压痛点以及条索,左右侧各定4点,无菌消毒,戴无菌手套。按针刀松解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刺入)操作,刀口线与肌腱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深度0.5cm左右,纵形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出刀。中药治疗:予益气活络方:生黄芪30g 炙黄芪30g 威灵仙15g 炒白术30g 白芷15g 白芍15g 鸡血藤20g 川牛膝20g 防风15g 乌梢蛇10g 炙甘草10g,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2023年7月27日,针刀治疗予:左侧足少阳经筋松解术,嘱患者取俯卧位,在髂前上棘向后约2横指处自上而下沿少阳经筋循行路线滑动触诊,扪及明显条索且压痛明显处定3-5点;在足少阳经筋结于骶部的循行路线中寻找结节,即臀中肌与臀大肌交汇处触及明显的阳性压痛点或条索定2-3点。进针时严格按照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四部规程操作,刀口线与经筋循行方向垂直,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破皮肤后匀速进针,直达骨面后纵行疏通、横行剥离2刀即可,待刀下有松动感,快速出刀。中药治疗继续予益气活络方原方。
三诊:2023年8月3日,中药治疗予:益气活络方加减:生黄芪30g 炙黄芪30g 威灵仙15g 炒白术30g 白芷15g 白芍15g 鸡血藤20g 川牛膝20g 防风15g 乌梢蛇10g 炙甘草10g 桑寄生20g 独活20g,日一剂,水煎服。
疗效转归:第一次治疗前:患者双侧臀部疼痛,伴左下肢疼痛不适(以外侧为主),疲乏、怕风怕冷。治疗后,患者自觉双侧臀部疼痛明显减轻,疲乏、怕风怕冷有缓解。经第二次治疗后,患者自觉左下肢疼痛及晨僵明显缓解,双侧臀部偶有疼痛。经第三次治疗后,患者双侧臀部以及左下肢疼痛明显好转,无疲乏、怕风怕冷感。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炎性腰痛、肌腱端炎和不对称外周大关节炎为特点。因此该病要嘱患者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切忌熬夜、剧烈运动。提倡早睡早起,运动则以晨起打一套“八段锦”为主。
《灵枢·经筋》曰:“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灵枢·经筋》载:“足太阳经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臀”;“足少阳经筋,起于小指次指···结于尻”,由此可见足太阳经筋循行于人体后侧,结于臀;足少阳经筋循行于人体外侧,结于尻。本病患者为年轻女性,以双侧臀部疼痛及左下肢疼痛不适(外侧为主)为主症,查体示:双侧足太阳经筋在臀部循行处有明显压痛及条索,左侧髂前上棘向后约2横指沿足少阳经筋循行处有明显条索及压痛,《灵枢·刺节真邪》所载:“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因此针刀治疗予足太阳经筋臀部松解术及足少阳经筋松解术,从而达到疏筋解结、通则不痛的目的。
患者平素疲乏,怕风怕冷,左下肢疼痛不适,舌质胖大齿痕,此为气虚之象,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不荣则痛、不通则痛,致左下肢疼痛不适;气虚无力卫外,温煦肌表,致患者疲乏、怕风怕冷,故运用“益气活络方”以益气活血通络,本方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其中生黄芪益气固表,炙黄芪补气建中,共凑益气之功为君;威灵仙功善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其以走窜消克为能事,善通风寒湿三气留凝隧络之痹,对经络痹阻,不论新久,均有良效,故为臣药。乌梢蛇有搜风通络之效。若痹病日久,邪气深入,顽固缠绵,草木之品不能搜剔散在风邪。炒白芍、麸炒白术、鸡血藤、川牛膝、白芷、防风共为佐药,其中白芷、防风有散寒除湿通络的功效,可辅助威灵仙祛风寒湿邪,通在表之痹;鸡血藤、川牛膝有活血补血,通经活络利关节的功效,二者能够疏通留滞在经络肢节中的瘀血,与黄芪配伍,可加强黄芪通痹的功能;白芍、炒白术符合痹证后期治疗须注重脾胃的思想,麸炒白术燥湿健脾,顾护脾胃,脾运则痰不生,痰瘀除则经络通。全方共凑益气活血通络之功。临床中运用针刀外治,结合中药内治,内外同时调理,疗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