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名医工作室

慢性胃炎

发布时间:2023/07/02 点击数: 字体:

陈某,男,20岁,学生。就诊日期:20220320

主诉:间断胃脘部疼痛不适2年余

病史摘要:患者自诉因强直性脊柱炎病史,需长期口服双氯芬酸钠以缓解疼痛,2年前服用该药后出现胃脘部疼痛不适,停药及口服西咪替丁等药后疼痛可减轻,但仍隐隐作痛;此次患者因腰背部疼痛加重,为求中医治疗,就诊于我科,自诉口服双氯芬酸钠后胃痛开始加重,因腰背痛又不能停药。刻下症:腰背部疼痛,晨起僵硬不适,胃脘部疼痛,呈针刺样,疼痛严重时需蜷缩方可舒服,余可;舌淡,苔白腻,脉沉涩。

查体:在剑突及双侧肋弓可触到筋结点

中医诊断:胃痛

            瘀血阻络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疗思路:“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

治疗:任脉经筋剑突下解结术

疗效转归:患者复诊时诉针刀后胃痛消失;半年后随访,患者诉已无胃部疼痛不适。

分析:胃痛又称胃脘痛,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病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䐜胀,胃脘当心而痛”。除器质性病变以外,临床上很多以功能性病变为主要症状的内科疾病多由附近经筋结构异常改变引起。如胸腹部经筋受寒而拘挛,可以引起患者出现“息贲”症状,疏解结筋病灶点可使症状缓解或解除。在胃部周围的经筋系统保护胃部经脉正常循行和气血正常输布的同时,其自身的损伤也会带来胃部的不适和痛感,如《灵枢·经筋》中所提到:“其病当所过者”。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积累性劳动损伤等因素往往导致经筋的损伤,使原本正常的筋肉系统“肌肉解利”的状态发生病理性改变,产生结筋病灶点,结筋病灶点对人体循行所过的经脉形成了卡压和阻滞,影响了气血的运行,而经脉气血多少的异常变化往往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因此胃部周围经脉气血的充盈程度发生改变,可以导致胃部不适症状的发生。

《灵枢·经筋》中对与胃脘部相关的经筋的循行有如下表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以上原文所描述的经筋如同一个网,罗附在胃部周围,对胃部形成保护,同时也关系到胃部附近经脉、血液的运行,可以疏筋解结,疏通局部气血以止痛。

    本案患者因长期口服双氯芬酸钠止痛,使得胃脘被理化因素所刺激,日久胃脘部气血不通,瘀血阻络,久则发为胃痛;针刀松解任脉经筋,可通过解结疏筋,恢复局部正常的气血供应,促进胃脘部的自我修复。


终审:门诊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