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名医工作室

胫骨外髁棘综合征

发布时间:2024/06/07 点击数: 字体:

包某某,女,52岁,农民。

主诉:右膝关节伴右侧髋关节疼痛2月余。

病史摘要:患者诉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伴右侧髋关节疼痛,屈伸受限,下蹲起立困难,舌苔淡,边有齿痕,脉细涩,食纳可,夜寐佳,余未见明显异常。

专科查体:右侧胫骨外髁棘压痛(+)

诊断:

中医诊断:痹病(气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髂胫束综合征(胫骨外髁棘综合征)

治疗思路:益气通络

治疗经过:初诊右膝七刀+右足少阳经筋解结术(见操作规范)二诊:患者诉经上次针刀治疗后,右膝关节疼痛及右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现症见:右膝前外侧疼痛,蹲起时自觉不适,右膝伸直时自觉牵拉疼痛感,偶见转筋疼痛,右侧髋关节前内侧仍感疼痛不适,余尚可。予以膝六刀+踝三阴经筋解结术(见操作规范)。治疗后诸症消失,膝关节活动正常。

疗效转归:初诊患者自诉右膝关节疼痛,伴右侧髋关节疼痛,屈伸受限,下蹲起立困难,舌苔淡,边有齿痕,脉细涩,食纳可,夜寐佳,余未见明显异常。二诊:患者自述一诊后右膝关节疼痛、右侧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屈伸受限缓解,二诊结束两周后电话随访膝关节疼痛、右侧髋关节疼痛基本缓解,屈伸受限基本缓解。

分析:髂胫束综合征(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指各种内因、外因引起膝关节水平外侧髂胫束及其周围结构异常,进而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候群。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筋伤”范畴。张景岳《类经》:“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所谓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素问·五脏生成》:“经筋主束骨而利关节”。说明经筋的主要功能是联络四肢百骸,主束骨而利机关。而ITBS主要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剧烈运动、劳损过度或摔伤致膝部经筋损伤,使局部经络受损、气血瘀滞导致疼痛不适。《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说明ITBS主要与足少阳经筋损伤有关,故针刀选择足少阳经筋解结术以疏通经气,经气通则气血周流。此外,依据解剖结构,髂胫束是包绕大腿的深筋膜——阔筋膜的外侧增厚部分。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外侧髁。具体其上分为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并与之紧密结合不易分离。下部的纵行纤维明显增厚呈扁带状,后缘于臀大肌肌腱相延续。髂胫束下端附着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而胫骨外侧髁的骨性隆起又称胫骨外髁棘与膝关节外侧半月板临近,下外方有腓骨小头及腓总神经,紧贴胫骨外髁棘的是腘肌,该肌起于股骨外髁骨的外侧面,斜行向下内,止于比目鱼肌线的胫骨面,腘肌的功能是屈曲及内旋膝关节。腘弓韧带在腘肌表面(即后面)紧贴腘肌,它起于腓骨小头后半部的关节囊增厚部分,止于胫骨外髁上区,股骨外髁,关节囊后外侧及外侧半月板。在腘肌和腘弓韧带的后面有跖腱,腓肠肌外侧头和股二头肌。胫骨外髁棘损伤时主要涉及的是与膝关节屈曲有关的腘肌和腘弓韧带。故选取膝七刀解结术以松解局部肌肉粘连,可以改善局部病理构架,恢复动态力学平衡,疏通膀胱经局部气血运行,激发局部经气,最终达到松解机体局部粘连、调和气血阴阳,气血运行通畅则病证消失。

另外,膝关节周围循行之经筋与六条足经关联较甚,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和足三阴经筋分别循行于膝关节的前、后、外及内侧,依据经筋循行与临床解剖的关系,足太阳经筋循行结于腘部,太阳之气生于膀胱,多血少气,为诸阳之气,阳气柔则养筋,可主筋生之病,其经气足,诸经可得阳气温养,则筋柔肌健,关节灵活。患者二诊时主诉右膝关节前外侧疼痛,依据“足阳明经筋,上结于膝外廉;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直者,上结于髀”,足阳明经筋循行过膝外侧及腹股沟韧带、股动脉搏动处,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选择膝六刀解结术可以改善阳明经气血运行,缓解膝关节不适。足三阴经筋损伤时,以循行所过之处出现肌肉酸胀、沉重及功能受限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患者诉髋关节内侧疼痛不适且蹲下起立困难,故选择踝三阴解结术以疏三阴经筋之气血,通下肢之经气。


终审:门诊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