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医案一则
姓名:万某 性别:女 年龄:48岁 就诊日期:2025-05-12
主诉:胃脘部胀痛1年,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1年前受寒后出现胃脘部胀满疼痛,嗳气吞酸,食欲下降,遂就诊于当地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予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时有反复。今日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遂收入院治疗。现患者:胃脘部胀满疼痛,嗳气吞酸,食欲下降,寐差,二便正常。舌淡苔薄黄,脉沉弦。
中医诊断:胃痛
肝气犯胃证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法治则:健脾和胃 疏肝理气
治疗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
配穴:公孙、章门、期门、太冲
操作:胃痛发作时,先针远端穴,提插捻转行较强刺激,足三里、梁丘得气后向上斜刺行针,以针感上传至腹部、胃部为佳;再针局部穴,平补平泻,余穴常规操作。
方义:本病病位在胃,局部近取中脘(胃之募穴),循经远取足三里(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远近相配,疏调内腑气机,和胃止痛。内关与公孙相配宽胸解郁、和胃止痛。期门、太冲疏肝理气。该患者是由于肝气郁结、横逆脾胃等原因从而导致气机受阻,升降失调,气血紊乱,运化失司,因此应对其采取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治疗措施。通过梳理气机才能有效促进健脾和胃,促使脾胃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选穴主要以募穴为主。依次从该患者胃、脾、肝的中脘、章门、期门进行。募穴是脏腑在胸腹部经气汇聚的地方,因此针刺募穴的主要目的是调理经气,而通过利用期门穴配太冲用泻法达到疏达肝气,调理气机的目的,此外,对患者的中脘、章门配足三里采取平补平泻法,如此可达到调理脾胃,升清降浊的目的,将两者结合起来 就可起到疏肝健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