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名医工作室

健康防癌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5/07/02 点击数: 字体:

科学防癌知多少

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肿瘤防治宣传周,是公众关注与防治肿瘤的关键窗口。癌症虽仍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但科学防癌的每一步进展都在改写“谈癌色变”的历史。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约40%的癌症可通过科学预防避免,30%可通过早期发现治愈。今天,让我们用科学的视角,重新认识防癌的“主动权”。  如此,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下是一些科学防癌的关键知识:

一、癌症并天注:基因与环境的博 

过去人们常认为癌症是“命运的安排”,但现代医学证实,癌症是基因突变积累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暴露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风险-:仅有5%~10%的癌症与遗传性基因突变直接相关(如BRCA1/2基因与乳腺癌)。  

- 可控因素-吸烟(与肺癌、口腔癌喉癌等多种肿瘤相关)、饮酒(过量可增加肝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风险)、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感染(如HPV、乙肝病毒)等占癌症诱因的60%~70%。  

-科学启示-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研究表明,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帮助维持健康体重,降低患癌风险。

•  避免职业暴露:某些职业可能接触到致癌物质,如石棉、苯、颜料、油漆等。在工作中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  

二、防癌第一关:阻致癌链  

癌症的发生需经历“正常细胞→癌前病变→癌症”的漫长过程,科学干预可打断这一链条。  

1. 一级预防:远离致癌风险  

- 烟草是头号敌人:全球22%的癌症死亡与吸烟相关。戒烟10年,肺癌风险降低50%。  

-限酒护肝防癌:酒精是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的明确致癌物,安全饮酒量为“零”。  

- 疫苗狙击病毒:HPV疫苗可预防70%宫颈癌,乙肝疫苗降低肝癌风险80%。  

- 饮食“彩虹原则”:每日摄入5种颜色蔬果,减少加工肉(如香肠、腊肉),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  

- 运动是天然良药: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可降低结直肠癌、乳腺癌风险20%~30%。  

2. 二级预防:早筛早诊,逆转癌前病变 

肺癌:50岁以上吸烟者,每年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降低20%死亡率。  

胃癌:年龄≥40岁,尤其有长期吸烟、饮酒或高盐饮食者;胃癌家族史(直系亲属患病风险增加2-3倍);慢性胃病患者,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乳腺癌:40岁起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高危人群提前至35岁。  

结直肠癌:45岁后肠镜筛查,发现腺瘤性息肉及时切除,阻断癌变路径。  

肝癌:乙肝携带者每6个月查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  

关键点:早期癌症(如Ⅰ期肺癌、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不足30%。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癌症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手段。例如,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包括乳腺X线检查和临床乳腺检查;40岁以上人群应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如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

关注身体异常信号:如果出现持续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体重下降、无痛性血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三、防癌新武器:科技重塑未 

1. 液体活检:一管血预知风险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可在症状出现前5年发现癌变信号,目前已在肺癌、结直肠癌筛查中应用。  

2. AI影像赋能:明察秋毫,揪出“微小病灶” 

人工智能可识别CT、乳腺钼靶中毫米级异常,灵敏度超人类医生15%,大幅减少漏诊,不在依赖于病理诊断,可发展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3.基因编辑“防癌于未然”

CRISPR技术正在试验中用于修复高危基因突变(如BRCA1),未来或可改写“癌症家族史”。  

四、防癌误区:科学避坑指南 

- 误区1:“补品抗癌”更可靠?  

  真相:尚无证据表明任何保健品能防癌,过量补充维生素E或增加前列腺癌风险。  

- 误区2:“酸性体质”易患癌?  

  真相:人体血液pH值稳定在7.35~7.45,食物无法改变体液酸碱性,“酸碱体质”是伪科学。  

- 误区3:“癌症会传染”?  

  真相:癌症本身不传染,但某些致癌病毒(如HPV、幽门螺杆菌)可通过接触传播。  

五、社会共行动:防癌需要“你我他”

- 政策支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推广HPV疫苗免费接种。  

- 企业责任:食品行业减少添加剂、标注致癌物警示(如加工肉制品)。  

- 个人参与:定期体检、接种疫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并提醒家人共同行动。 

六、心理因素与防癌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防癌也非常重要。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患癌风险。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运动、冥想、社交等方式缓解压力。

五、防癌体检的重要性

防癌体检与常规体检有所不同,它更侧重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筛查。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癌症家族史、长期吸烟、职业暴露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防癌体检。防癌体检项目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查项目。

癌症并非不可预防,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防癌意识,守护自身健康。

结语:防癌是一场“终身修行” 

癌症防治没有“特效药”,但科学赋予我们强大的武器:知识、技术和行动力。2025年的今天,从改变一个习惯、参加一次筛查开始,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如国际抗癌联盟的宣言:“今天的预防,是未来生命的礼物。”  

 

终审:管站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