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明:让中医药更加科学有效防控疫情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影响我国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问题,从发病的疫情报道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人数近两月明显增加,但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当前确诊感染者中大部分是无症状感染者,但这个迁延不愈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心理状态。
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省中医院院长张志明指出,目前疫苗接种、阳性病例定点医院救治、密接人员隔离封控管理是普遍实施的三个措施。凡是疾病,预防最关键。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4345.1万剂次,全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超90%,60岁以上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超85%,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新冠病毒对我国人民的群体免疫屏障基本形成。
张志明说,为了快速斩断疫情传播的链条,各地大量新建方舱医院,应转尽转、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居家办公、小区管控等措施积极实施。针对当前患病人数持续新增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疫情防控还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有鉴于此,我们只有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才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求最佳平衡点。在有专家提出除了疫苗、隔离外,有没有第三种方法可以预防疫情传播问题,我想第三种方法就是中医中药了。
张志明表示,在这个关键阶段,中医人必须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发挥由中药组成的“甘肃方剂”系列方的作用,争取打赢这场战役,中医强调“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新冠病毒仍然防不胜防、传染蔓延,是典型的瘟疫疫病特征。虽然中医不关注“病毒”,但自古就有“疫、疠”病之说,即天气、地气原因造成的传染病,并根据新冠发生的“天气、地气、节气气候特点,病毒变异后对人体的影响,中医依然按照“寒热、表里、阴阳、虚实”辨证诊治。
张志明介绍,《黄帝内经》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基本的思想就是扶正祛邪。首先是扶正。新冠病毒首先的就是伤及人体的免疫,也就是人体的正气。中医可以通过药物和一些非药物治疗手段,中药采用一些益气固表药物,提高人体抵御邪气的能力;另外,中医的导引功法、针灸等物理手段,也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防病抗病的能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按照“天人相应”的思想,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寒温等各种方法,提高人体正气,达到主动健康,才能更好防疫。其次是驱邪。根据秋冬季气候因素、西部风寒燥之邪偏盛,关乎天道、地理特征,可以选用润燥解毒中药来解表祛邪,另外中医防疫,也强调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勤通风,以及中药烟熏剂的使用,可有效祛除邪气,预防疾病。
张志明说,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我们将顾护脾胃的基本思想贯穿于防、治、康的始终。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核酸“复阳”被称为长新冠,对于长新冠的发生,也是可以使用中药进行防治的,患者属于疾病的恢复期,中医病因病机为正气不充,余邪未尽,属于虚实夹杂之证,可用益肺健脾的中药进行治疗,达到肺脾同调、清除余邪的作用。
张志明最后说,2003年的“非典”,经铁杆中医药前辈邓铁涛老先生为首的名老中医药大家献方献策,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防治“非典”,做到了零死亡、零后遗症、零交叉感染,彰显了中医药“天人相应”的理论与实践自信。我省的疫情,相信有我们中医人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负人民,一定能够打赢这场复杂而艰巨的疫情防控战。
编辑:宣传统战处 阳嵘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