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名医工作室

张志明参加甘肃省科技奖励大会并受奖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2/12/31 点击数: 字体:

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暨强科技行动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今天在兰州召开,省委书记胡昌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主抓重、精准突破,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担当作为、躬身实干,奋力建设创新型甘肃。

1a374dc3f17e4ecfa93ee8f52140b119.jpg

会议隆重表彰了2021年度为我省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胡昌升强调,要牢记领袖嘱托、感恩奋进,紧盯现实差距、迎头赶上,围绕迫切需求、快马加鞭,认清竞争局面、顺势而为,挖掘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成果,争取在科技创新“赛道”上实现赶超进位。
胡昌升强调,强科技是必须做的事情,是必须做好的事情,必须明确态度、目标、策略、任务,抓主抓重、靶向施策,奋力攻坚拔寨、精准突破。要抓龙头牵引,做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要抓平台打造,夯实创新支撑。加快布局和建设战略科技、总部基地、产业创新、功能服务四类平台,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创新平台汇聚。要抓重点课题,开展技术攻关。紧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重大战略实施落地来选题,梳理形成急缺关键技术图谱,为科技研发提供目录指引。要抓主体培育、激发企业活力。在增数量、提能力、促融通、强互动上下功夫,争取企业技术创新能级实现大的跃升。要抓成果转化,催生经济效益。完善评价机制,畅通转化渠道,强化激励措施,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要抓队伍建设,强化关键要素。坚持目光敏锐选才、加大力度育才、多措并举引才、放手大胆用才、真心实意留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抓科技合作,汇聚创新资源。加快推进开放式创新,撬动先进科技和生产要素向我省流动。要抓创新生态,营造一流环境,形成更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
胡昌升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到各方面,把锻造过硬能力摆在重要位置,把强化多元保障作为必做之事,真正把科技创新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在新时代科技创新中当好“排头兵”“领头雁”,为推动甘肃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任振鹤主持会议,欧阳坚出席。
石谋军、张伟、吴明明、张世珍、郭天康、严纯华参会。
甘肃省中医院院长张志明教授作为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94354f5a07994e2288e88d011394f549.jpg

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组专家组组长、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科技攻关组专家组副组长、甘肃省中医院院长张志明带领研究团队完成的科研成果“甘肃方剂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应用及化学生物信息学分析”,该项研究构建了“三联三融”(三联即院校联动、院地联动、院院联动,三融即中西医融合、临床与基础融合、多学科融合)体系,对新冠肺炎进行了理论探讨、临床疗效评判、物质基础挖掘、分子机制探索以及产品应用开发等全方位研究,并提出“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新冠肺炎新模式。结合我省新冠肺炎证候特点,研究我省新冠肺炎的中医病机,制定并建议出台《甘肃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共4版),在全省范围内高效实施,使我省新冠肺炎治愈率居全国前列,为中医药科学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推广模式和有效经验。


研究团队通过精心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甘肃气候、地域等特点,认为其中医病理机制为:始犯上焦肺卫、潜于膜原(潜伏期),后入中焦气分(发展期),可深入营血(加重期),终致气阴两虚(恢复期),我省气候环境中以燥、寒、缺氧为特征,更易疫病卫气营血快速传变。根据以上病机,提出了系列有效的“甘肃策略”,即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三早”诊治原则,“关口前移、截断扭转、防治在早期、治愈在初期、防治轻症向重症转化”的防治策略,按照“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的中医辨治思想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瘥防复,重视预后”的“治未病”理念,不仅降低了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而且缩短了住院周期,减少了救治费用。此项研究受到钟南山院士的称赞和肯定。
科研期间,研究团队采用化学生物信息学结合分子对接、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揭示了“甘肃方剂”在防治新冠肺炎中起效的潜在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首次通过多靶点化学生物信息学分析,阐明“甘肃方剂”主要成分“多点显效、协同增效”的特点。多靶点分子对接阐明中医药复方的作用基础及分子机制均为全国首次报道。
张志明团队通过开展攻关研究,不仅研发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甘肃方剂”,而且也锻造出了一支优秀的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创新多学科研究团队。今年,该团队被省人社厅、团省委、省青联评为“甘肃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该研究多学科交叉解读中医药复方防治新冠肺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得到国际权威期刊的认可和报道,发表SCI论文1篇,发表国内高水平论文26篇。其中有7篇新冠研究论文荣获第十届兰州生命科学论坛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出版专著《甘肃方剂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应用及化学生物信息学研究》1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重大研究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


来源:科研处  罗向霞

编辑:宣传统战处  阳嵘莎


终审:管站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