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名医工作室

廖志峰名医思想——关于郁证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4/02/01 点击数: 字体:

郁证是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的病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感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丹溪心法·六郁》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并提出了“六郁”之说,创制了六郁汤,越鞠丸等对症治疗方剂。西医学中的焦虑症、抑郁症、癔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出现上述症状者均可参考本节论治。郁证病因有情志所伤和素体虚弱两方面。病变部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病理性质初起气郁、血郁、火郁、痰郁、湿郁、食滞等因素为主,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肝喜调达而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进而引起五脏气血失调。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可以分为如下几种证型。

一、肝气郁结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闷,腹胀嗳气,不思饮食,大便失常,或女子月经不调。舌苔薄腻,脉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二、气郁化火

性急易怒,胸闷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吞酸嘈杂,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常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三、痰气郁结

咽中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精神抑郁,胸闷胁胀。苔白腻,脉弦滑。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

四、心神失养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减。

五、心脾两虚

多思善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头晕神疲,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舌质炎,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常用归脾汤加域。

六、心肾阴虚

心悸,眩晕,健忘,少寐,口燥咽干,或遗精腰酸,妇女则月经不调。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养心肾。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廖志峰主任心得】:郁证是中医治疗之优势病种之一,辨证正确,选方恰当,疗效显著。《杂病源流犀烛》云:“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病生焉。六郁者,气、血、湿、热、食、痰也。”此概括了郁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应分清楚涉及的脏腑及六郁的不同,区别虚实,分而治之。气郁、血瘀、食积、湿滞、瘀结化火,应疏、清、化、利;虚证者多为阴血亏虚,心神失常,应滋补安神。


终审:廖志峰名医工作室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