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名医工作室

一例胸痹心痛的病案分享

发布时间:2025/06/24 点击数: 字体:

鲁正华  50

主诉:胸闷气短1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有气短,未予重视,因上述疼痛症状加重,故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门诊就诊。刻下症见:胸闷气喘,咳嗽,伴有气短,汗多,月经不调,活动后加重,纳可,眠安,二便调,舌红,苔黄腻。

中医诊断:胸痹 痰热证

治则:清热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化橘红15g 陈皮15g 法半夏6g 茯苓20g 麸炒枳壳12g 竹茹20g 胆南星6g 浙贝母15g 连翘15g 石菖蒲15g 丝瓜络15g 桔梗9g 酒大黄3g 14付,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水煎服。

按语:证属痰热证,以黄连温胆汤加减化裁,方中化橘红、陈皮理气化痰,燥湿健脾;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麸炒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浙贝母清热散结,化痰止咳;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石菖蒲化湿开窍,豁痰醒神;丝瓜络通络止痛;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载药上行;酒大黄清热泻火解毒,通大便以泻热结,使痰热之邪从下而去。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通络止痛之功,以清化痰热之邪,宣畅肺气,通利经络,缓解胸闷气短、咳嗽哮喘等症状。二诊患者仍有咳嗽、哮喘、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痰热之象未得明显改善。原方基础上保留化橘红、陈皮、法半夏、茯苓、麸炒枳壳、竹茹、浙贝母、连翘、石菖蒲、丝瓜络、桔梗、酒大黄等核心药物,继续清热化痰、通络。加蜜麻黄,其性温,可宣肺平喘,与清热化痰药配伍,一温一寒,以恢复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增强平喘之力;淡豆豉解表除烦,可助疏散郁热,且与其他药物协同,使痰热之邪有外散之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哮喘病痰热证,缓解咳嗽、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调节体内气机与痰热的病理状态,促进病情好转。


终审:门诊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