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 最美中医人(三十一)┃我在发热门诊的一天
白会玲 外周血管病介入科 心血管病二科
2月6日,我去发热门诊值班。心里对自己说,没什么可担心的,虽然是个不熟悉的环境,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病人,但至少是在自己“家”里,和去支援武汉的同仁们相比,可就幸福多了。向曾在发热门诊值过班的同事仔细询问了里面的一些情况,反复在心中一遍遍地梳理防护服的穿脱流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因为穿了防护服后没法上厕所,所以早晨只喝了一小杯水,还怕万一憋不住尿,平生第一次裹了尿不湿。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入清洁间,有值班人员协助穿戴防护装备,看到护理部张丽平主任和汪娟、丁爱娟等几张熟悉的面孔后,原本紧张的心情马上平静下来。在大家的协助下,防护装备穿戴就绪。听张主任简要交代了一天的主要工作任务后,我和倪红主任进入到真正的阵地——发热门诊。
当伙伴们把我俩送入缓冲区,听到说进了这个门就不可以再返回时,内心有一丝莫名的伤感。当身后的那扇门关闭,真正进入到发热门诊时,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迎接我们的是前一天值夜班的范冬英护士长和张洪涛主任。范冬英护士长从发热门诊的区域分布、主要工作内容、注意事项等方面给我逐一交班后离开了,留下我和倪红主任值守在空荡荡的发热门诊里。
我俩先逐一检查了一遍每一处房间内的设施和物品,熟悉了一下工作环境,看见医疗垃圾桶内有许多的医疗垃圾,就开始装袋、称重、贴标签。平时简单的贴标签,由于戴着双层手套的缘故,撕开标签背面的贴纸都费了好些功夫。医疗垃圾还未收拾完毕,就听见门铃在响,有病人来了。
病人来到发热门诊后情绪极度烦躁,不停地向我俩陈述她是来医院看其他疾病的,不是来看发热的。我俩轮番向她耐心解释,是因为她伴有发热,所以到发热门诊来进行分诊排除,为的是对她负责,也对别人负责。
和病人进行了一番艰难的沟通,我俩口干舌燥,气喘吁吁,护目镜上满是雾气。平时驾轻就熟的打条码、静脉采血,现在操作起来感觉特别笨拙,尤其是采血时,因为护目镜镜片被雾气遮挡,血管走向看不太清楚,戴着双层手套的手指,触摸血管时没有感觉,只能凭经验判断,慎重进针。所幸的是,全天七个病人的采血全部都是一针完成。
病人一个接着一个地过来,倪红主任忙着登记病人的各项信息、询问流行病学史、开拍片单及采血医嘱。检查结果出来后,她慎重地进行疾病诊断,对不确定病例进行电话会诊,力争做到万无一失。我忙着测量体温、血氧、打条码、采集血标本、联系标本送检及检查、指导病人网上挂号、缴费及每一个病人离开后的消毒。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晃就到了中午12点的消毒时间了,也意味着没时间出去吃午饭了。稍歇了几分钟,我就开始消毒。先是将所有区域用消毒液喷洒,接着用消毒液浸泡后的拖把清洁了所有区域的地面,用紫外线灯及空气消毒机消毒了拍片室、病室及楼道。整个环节结束,感觉全身被汗水湿透,紧接着又有病人来了。
下午3点多时,饥饿的肚子开始抗议。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妈妈就诊完后一再对我们说“”谢谢、谢谢”;一位年轻病人从我和倪主任的谈话间得知我们没吃午饭,轻声说“谢谢!你们真的好伟大!”听到这些,虽然嘴上说这是我们的职责,但心里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
从早晨6:30开始,连续12小时没吃没喝没排泄,感觉口干咽燥、饥肠辘辘、尿憋腹痛,虽然穿了尿不湿,可还是尽量憋着没尿。最难受的是口罩带勒的两耳朵根疼,连带着感觉头昏脑胀。
此时此刻,我真正体会到了战“疫”一线同仁们的不易与艰辛。衷心祈盼,早日战胜“疫”情、赶走阴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