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 中医人在行动(十八)┃推陈出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抵御疫情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甘肃省中医院立即行动,安排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甘肃省中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医药治疗方案》。
制订中医药治疗方案
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通知,号召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甘肃省中医院迅速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突出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的特色优势。由全国名中医王自立挂帅,与多名省级名中医组成疫情防控中医药专家组,认真分析新冠肺炎的发病特征,确定本次“新冠肺炎”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温病是因感受温热之邪而引起的以热象偏重,易于化燥伤阴为特点的急性外感疾病的总称,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在新冠肺炎初期,本地流行性感冒患者持续增多,专家组先期针对气虚外感、热毒蕴咽,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挟湿,等不同症状的病情开出了预防方“流感1号汤”(益气解表、清热利咽)、“流感2号汤”(疏风、解表、散寒、止咳)“流感3号汤”(发散风寒)等安全、有效的方药。
中药颗粒药房
开展“防治流感免费送药”公益活动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医院再次组织专家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特点,按照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进一步优化了符合甘肃地域特点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并在“流感1号汤”的基础上,调整方剂,形成了对预防新冠肺炎有效的新一轮“流感1号汤”。
1月17日,医院开展了向社会提供“防治流感免费送药”的公益活动。医院药学部煎配中心加班加点,精心熬制预防新冠肺炎的“流感1号汤”在门诊大厅设置三个饮用点,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患者陪员及医务工作者提供中药服务,从而加强正常人群的防御抵抗能力。在保障医院门诊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需求的同时,向坚守在一线的社会各界“抗疫”工作人员免费送药。由于“流感1号汤”的效果明显,每天发送量达到上千份,20天时间免费发放汤药共计25000多人份,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门诊中药饮用处
门诊中药免费发药点
发挥甘肃省中医院科研制剂中心的优势
甘肃省中医院科研制剂中心是全国最大的院内制剂生产中心,有丸剂、颗粒剂、胶囊剂、膏剂、栓剂、口服液、洗剂共7条自动化生产线。在疫情发生后,科研制剂中心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及时调配中药饮片,保证临床中药供应。
医院科研制剂中心
中心针对本次新冠肺炎的中医症候及流行病学的特点,组织专家查阅古籍文献,结合现代制剂技术,研制出避瘟烟熏剂、中药辟邪香包和消毒酊剂。“烟熏”是传统预防瘟疫邪毒的方法,避瘟烟熏剂处方由苍术、艾叶、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除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瘟疫邪毒的预防。“藿佩香囊”由藿香、肉桂等9味中药组成,适用于佩戴或放置在室内,用于时疫的预防。“香蒲酊剂”由藿香、菖蒲等6味中药组成,用于擦拭物体表面或喷洒在空气中除湿解毒。同时,科研制剂中心人员积极推广使用方法,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避瘟烟熏
利用远程会诊平台指导基层科学应用中医药抗击疫情
甘肃省中医院对嘉峪关、武威、张掖、临夏等地州市各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总结目前各个渠道能收集到的诊治新冠肺炎的经验,组织专家审查各医院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和中药处方,提出中医药参与治疗的要求,做到中西医并重。同时,医院还承担了指导兰州市西片医院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全覆盖的任务,通过专家远程会诊和网上讨论等方式,对兰州市肺科医院、兰大一院西院区、省妇幼保健院等发挥中医药优势治疗新冠肺炎的情况进行指导,做到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根据患者用药变化每三天调整一次处方。
远程会诊
中药中医多措并举,推陈出新
甘肃省中医院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优势,在采取远程会诊的同时,组织专家到兰州市肺科医院,对住院的17位确诊新冠肺炎病人进行会诊。专家组在会诊过程中注重病历收集和分析,观察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分析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有效点,优化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筛选确定有效的中药方剂和中成药,提高了临床救治的有效性。
甘肃省中医院在做好医院本身防控疫情工作的同时,对所承担的中医药全覆盖地州市和分片指导的医院精心指导、督促检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做到不负组织,不负人民,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为战胜疫情贡献中医力量。
专家到兰州市肺科医院会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