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战报(二十一)┃ 甘肃省中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前线日记
郭树明 甘肃省中医院第五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员
甘肃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2020年2月24日
不觉间,我到武汉已经是第六天了,我是随第五批医疗队于2月19日夜入住武汉的。
经过一天紧张、忙碌的前期准备和培训,甘肃省第五批医疗队于21日整建制接收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新开的病区——发热18病区。该病区是由原来的妇科病区改造而来的,分为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均为单向通道。收治的患者主要以重型为主,偶有危重型。
医院清洁区处理医嘱
我所在的医生组分为四个小组,我是第二组组长,实行24小时四班倒。由于住的地方离医院比较远,大约有40分钟的车程,加上严格的穿脱隔离衣流程,每班次需要11个小时左右。
上班时,两个医生在病区,两个医生在外面。里面的人查房,外面的人处理医嘱,通过对讲机进行沟通。目的是为了能够准确、及时地使患者得到治疗,相信我的同事在电视画面上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
下班后,在病区先进行消毒。然后,乘车到达驻地后会有专人再次进行消杀和手卫生。每个人的房间都按要求分成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一进门是污染区,先进行手卫生,脱去外出服悬挂、换鞋,进卫生间洗澡,要求是洗半小时以上,衣物要浸泡消毒半小时。然后,再换鞋进入有床位的清洁区。一般情况下,这一圈儿下来也需要一个小时。
驻地前进行个人消杀
生活上,每天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送餐,医疗队也安排了值班队员轮流分发餐食。饭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这一点真心感谢武汉,在特殊时期,还能为我们提供优质的生活保障的。一天下来,说实话,确实非常累。饭后短暂的休息,我的大脑中会闪现出家人和孩子,我赶紧打开视频,没等妈妈说话,儿子会一把抢过手机,连声叫几个“爸爸”,问一声我还好吗?这时候,一天的疲惫顿时会不翼而飞。
2020年2月26日
病区22日开始收治患者,他们中有产后仅六天的妈妈;有90多岁的老人;还有患者家人同时感染住在医院的。近距离地接触重症患者,内心的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也没有时间想得太多,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的诊疗指南对患者进行治疗。第五批医疗队中大部分成员都是西医,科内成立的专家小组中医出身的就我一个。所以,辨证施治的任务就落到了我的身上。
病区处理紧急医嘱
24号是我的第二个班,我们小组收治了一名58岁的女性危重型患者:血氧饱和度63%(正常在95%以上),胸部CT显示双侧“白肺”,核酸检测阳性。专家小组立即制定了抗病毒治疗方案,同时考虑患者炎性反应重,给予小剂量激素抗炎治疗。我查看后,发现患者烦躁明显,喘憋气短,舌绛红少苔,脉浮大而数,考虑属于气营两燔的重症,根据指南给予患者方药治疗。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
望闻问切 辨证施治
此后查房时,大家都会对她进行心理疏导,使她保持好的心态,鼓励她甘肃的医护人员都将和她并肩作战,一起战胜病魔。医者仁心、大爱无疆,隔离了病毒但不能隔离爱,在生死存亡的抗疫前线,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关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正是因为有爱、有关怀、有感恩,才使得大家树立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为危重患者查体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