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战报(二十九)┃ 我的战“疫”故事
2020年3月11日
李彦龙 甘肃省中医院第六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员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我可能像往常一样,上门诊,值班,下夜班,回家陪我的小丫头玩耍,也许还会叫上几个同学,某个下午回到大学的篮球场上酣畅淋漓地玩一场。但是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我也可能不会有这样难忘的经历。
转眼间,我到武汉已经半月有余,来时医院领导的叮嘱、同事的祝福、家人的牵挂还萦绕在耳旁。在这半个月的工作中,我也碰到了许多特殊的患者。
呼吸一病区4床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刚入院时,她的情绪明显非常低落,不愿意与人交流,常常唉声叹气,独自呆坐着,甚至拒绝我们为她进行检查和治疗,无论怎样劝说,她都无动于衷。
我猜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让这位老人牵肠挂肚,以至对自己的健康毫不在意。于是我每次查房的时候就会刻意多跟她聊几句。
“今天感觉怎样啊?”
“中午吃的什么饭?”
“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在慢慢的接触中,我了解到,阿姨的儿子也感染了新冠肺炎,正在医院治疗,已经好几天了,她不知道儿子那边的具体情况。她既担心自己的病情,更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儿子。
面对这种境况,我们反复开导,时时关心,有时给她拿点水果,有时放一盒酸奶,有时是一张手绘卡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阿姨慢慢地打开了心结,跟我们熟络起来了,也渐渐开始配合治疗,但情绪仍然低落。
有一天刚进病房,她主动跑过来开心的跟我说,“我的儿子病情恢复很好,近期就可以出院前往隔离点,以后我一定好好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与儿子在隔离点会合”。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就是母爱的伟大。那一天,一直压在我心头的一个难题解决了,患者的信心同样给了我最大的鼓励。
接下来的治疗顺利了许多,经过十多天中西药物的治疗,她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核酸转阴,肺部病灶吸收,症状消失。出院时,她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说:“甘肃医疗队很棒,甘肃中医很强,感谢你们的付出,真心谢谢!”虽然隔着口罩,但是看她的眼睛,从她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她的热情和内心的感动。
12床阿姨是一位太极拳爱好者,因为一周来夜间反复出现低烧,最高体温37.8℃,最终确诊新冠肺炎入院。治疗3天后效果并不理想,仍有低烧,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性格开朗的她显得有些焦虑,经常来问我:“我是不是病情加重了?怎么治不好呢?”
我一边安慰她,向她解释新冠病情的复杂性,一边考虑采取新的治疗方案,经过仔细询问病情、把脉望舌之后,考虑患者为湿热为病。于是遵循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湿去热孤”的治疗思想,选用渗利之品通阳化湿,使湿去热孤则热势自愈,三付药后症状消失。
她恢复了往日的开朗,还经常热情地帮助医护人员和病区里的病友,有时也会在病房给大家表演一组太极拳。在我们工作的时候,她经常会拿出手机为我们拍照、录视频。
我问她 “为什么要拍我们?”她告诉我说,“我要记录这段经历,也要记住你们,这些远道而来救助我们的白衣天使们,真心谢谢你们。”
相处久了,有时会觉得她们不是需要我们救治的患者,而是我们的老朋友。在武汉这座城市,我们有缘相遇,我相信我们携起手来,给彼此信心,我们一定能赢得这场战疫的最终胜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